一般汽车上有一万多个零件,在总装现场装的也有几千个零件,因此一般的主机厂 都会用一段时间来装配几百辆车,做各种试验,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为量产做好准备。
经过差不多大半年的产品设计、过程设计和产品审核及过程审核,终于要到汽车试装的阶段。
试装车的一个月以前,我们就收到了工厂的试装流程安排,我所负责的空调管在4月20日的下午2:00-2:30进行试装。
我于是给供应商的项目经理打电话协调这件事。
“沈工,我们的试装车将在4月20日的下午2:00-2:30举行。我这边就两件事:第一,希望你们在4月5日之前能够运送你们的8个零件号各2个到工厂的成品仓库;第二,希望你们能够派工程师前往现场了解零件的装车情况。我也会将这两项内容写入小组每周的情况纪要中,希望你们能够配合。”
由于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互相了解,沈工已经了解公司对时间的关注程度,一般任何时间节点都是严格按照计划而来,从不推迟或者延后。这当然也是建立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的,所以供应商和主机厂都会严格地按照计划来执行。
电话沟通之后,我就立即更改了项目会议纪要(team meeting minutes),并且分发给小组内的各个成员,包括主机厂的采购、物流,供应商的领导、项目经理、产品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物流工程师。
到了4月5日,我就收到供应商项目经理发来的仓库收货记录,下面就等着装车了。
4月19日的傍晚,我乘坐飞机到了工厂所在的城市,并且和供应商的沈工确认好,第二天的中午1点在厂门口碰头。
4月20日一早,我从酒店来到工厂,首先去办公室和熟悉的质量工程师王工打个招呼,并且让她带着我先去探访一下装车的试验室。
王工是个年轻的女工程师,曾经在上海的电脑生产厂工作,由于思念故乡又和老公一起回到故乡。这家公司可以说是家乡最好的外企了,我们曾经一起在供应商那边做过审核,所以比较熟悉。
SQE虽然是个技术活,但是因为要应付供应商和主机厂方方面面的人物,所以就像一个项目经理,沟通协调能力也很重要。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公司这个大平台——百年老店,质量好,产品好。如果离开了这个平台,就不可能把几万人整合起来做一件事了。所以现在互联网企业想在资本的推动下超车,不是不可能。首先,需要技术领先。特别是自动驾驶技术和电动汽车技术。其次,优秀的管理人员。无论是质量还是技术方面,这样才能磨合好,生产出一个实实在在的好的产品来,做好了不是卖了股票就万事大吉,当然这是后话。
我们来到一幢独立的小楼,都是有门禁系统的。通过密码锁,我们进入实验室,是两个很大的房间。一个房间里停着一辆装了一半的车,空调、发动机已经到位。车子旁边有一个大大的壁板,上面贴着一张放大的日程安排表,标注得比较仔细,零件号、时间、供应商名称,以及负责的SQE,旁边有一台计算机,里面安装一个记录零件状况的程序。另一个房间是库房,放着需要装配的零件,都带有条形码。
我首先根据零件号,在料架上找到了需要装配的空调管,分属于两种车型,各4根,是在下午2:00-2:30装配。
很快到了下午碰头的时间,我领着供应商的工程师来到实验室。到了装配的时间,装配工程师很熟练地把空调管装到车上,基本上是合适的,然后他又调出电脑中的程序,主要是一个问题清单,主要是询问这个零件在装车过程中有没有和旁边的零件有干涉,人机工程是否合理,工艺流程是否合理,零件固定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节省时间,操作工具的种类。
清单的例子,具体如下:
安装工序是否已经明确?
环境件是否需要进一步清理?
零件是否具备放错要求?是自身防差错、设备防差错,还是可视标识防差错?
④零件安装位置是否合理?具备唯一的安装位置,或者有明确的位置标记?
⑤零件的固定是否合理?
⑥人机工程是否合理?
⑦与周围件是否匹配?
⑧与周围件是否有干涉?
⑨装配空间是否足够?
⑩装配力矩是否足够?
一般装配结束以后,装配工程师就会根据问题清单总结一份报告给供应商,供应商就会根据报告所列出的问题来采取措施。
那个负责样车装配的工程师真的很厉害,五十几岁,自己一个人可以装一辆车,从空架子一直到底盘、轮胎、内饰和外饰。还要排计划,完成所有零件的装配报告,没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公司的人员稳定和对技术工人的尊重才能造就这样的人才,这些往往在国内企业不容易做到。
一般试装车的装配顺序和总装线上是完全一致的。通过试装,我们就能够了解到零件在装车的一个状态和装车的工艺流程,这也给我们在设计中提供了整体的思维,因为零配件,每个件都不是独立的,都是基于这个大环境,所以环境件也比较重要,而供应商往往只关注一个零件,主机厂则是以整体出发,一个供应商也没有整体的数据,所以试装对供应商来说也是一个了解整车的机会。
现在很多公司在前期也用三维软件来模拟整车的环境,所以很多零件的问题在早期就能够被发现,而不是要等到试装车的时候,这大大提高了装车效率。当然,这需要设计中心是建在中国的,那时很多公司还没有这个实力。
所幸的是,我们得到了装配工程师的报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供应商也了解了零件在车上的状态,试装就这样愉快地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