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数字化转型的认知理解

查阅百度百科,对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三个概念的定义如下:

数字化: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数字化将任何连续变化的输入如图画的线条或声音信号转化为一串分离的单元,在计算机中用0和1表示。通常用模数转换器执行这个转换。

智能化:指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从感觉到记忆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智慧”,智慧的结果就产生了行为和语言,将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两者合称“智能”,将感觉、记忆、回忆、思维、语言、行为的整个过程称为智能过程,它是智力和能力的表现。它们分别又可以用“智商”和“能商”来描述其在个体中发挥智能的程度。“情商”可以调整智商和能商的正确发挥,或控制二者恰到好处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智慧化:百度百科中没有对智慧化进行定义,提出智慧(狭义的)是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与智力不同,智慧表示智力器官的终极功能,与“形而上谓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智力是“形而下谓之器”。智慧使我们做出导致成功的决策,有智慧的人称为智者。智慧是由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非智力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系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遗传智慧与获得智慧、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直观与思维、意向与认识、情感与理性、道德与美感、智力与非智力、显意识与潜意识、已具有的智慧与智慧潜能等等众多要素

从百度百科的定义上看,智能与智慧更多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智能更多是智慧的结果在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智慧更多强调高级的综合能力。在各行业引用数字、智能、智慧的概念中,更多需要放入到社会语境中,结合当前国内外行业已形成的习惯提法来定义和理解,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电站等,我理解三者是一个外延逐步扩大,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数字化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是最基础的状态,侧重强通过物联网、自动化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将模拟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

智能化侧重于修饰相对独立的个体或最好是无生命的实体,也可以用于对相对专业单一的行为进行修饰,智能这个词的重心在“能”上,因某种外界刺激后的反应和反作用,即使能。例如智能电网、智能穿戴设备、智能锁具,智能化是作为电网、设备这些相对无生命的独立个体的修饰词,使这些个体由于数字信息的引入,加之自动控制、数据分析的功能,形成具有按照某种预定的结果进行反应、反馈的特征。

智慧化侧重于修饰相对广义、抽象的多个体或多要素组成的环境或体系,智慧这个词的重心在“智”,即更体现出从感知、记忆、逻辑、计算、分析、判断到决定的高级综合能力,这个能力作出的决定,能指导并驱动体系内各独立个体按照要求进行反应和能动。例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工厂,智慧是修饰城市、工程这样的多实体组成的有机系统,智慧工厂包含并驱动智能加工、智能仓储、智能运输。智慧不宜修改个体,例如智慧的设备、智慧的冰箱。

因此,我认为是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是一个向上递进并向下包含的关系。数字化是基础,个体或实体可以智能化,智能化的个体或实体在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决策机制下组成智慧化的生态系统。

而数字化转型的概念,是在综合了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概念后,形成的一种泛化广义的数字化概念,以新的数字技术让企业最终转型成为一个智慧企业。

在百度百科中,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Digitization)、数字化升级(Digitalization)基础上, 进一步触及公司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开发数字化技术及支持能力以新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商业模式。

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先生在2018年1月20日召开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案例大会上提出,数字化转型分为领导力转型、运营模式转型、工作资源转型、全方位体验转型、信息与数据转型五个方面。

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2017年12月报告中(该报告研究了中国22个行业的数字化水平)提出“数字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资产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劳动力的数字化。

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认为,数字化转型分为智能化运营和数字化创新两个部分,智能化运营指企业从海量数据中生成数据洞察,实时且正确地制定决策、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借此不断强化当前核心业务。数字化创新指的是企业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加速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探索新的市场机遇,开创新的商业模式,孵化新的业务项目

管理咨询公司德勤认为,数字化已经成为一个概括性术语,指代任何借助技术创新而实现颠覆性变革和新机遇的战略。数字化转型是运用新兴技术重新想象商业、组织面向未来的 一个发展过程。数字化转型绝不仅仅局限于新技术的实施和运作,相反,真正的数字化转型通常会对企业的战略、人才、商业模式乃至组织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科技公司微软认为,数字化转型路径和四大核心能力可以概括为:客户交互、赋能员工、优化业务流程、产品与服务转型。

科技公司SAP认为,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一种技术转型,还是一种文化和业务转型,通过彻底重构客户体验、业务模式和运营,采用全新的方式交付价值、创造收入并提高效率

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提倡“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认为数字化“是一个从业务到数据、再让数据回到业务的过程”。阿里巴巴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于三点:IT架构统一、业务中台互联网化、数据在线智能化。

国内标杆企业华为认为,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深入运用,构建一个全感知、全连接、全场景、全智能的数字世界,进而优化再造物理世界的业务,对传统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和重塑,实现业务成功

科技与咨询的百年企业IBM认为,数字化转型将由客户推动、数字优先的方法应用于企业的所有方面,包括业务模式、客户体验以及流程和运营。 它采用 AI、自动化、混合云以及其他数字技术,借助数据推动智能化工作流程,更迅速,更智慧地做出决策,实时响应市场颠覆性事件。 最终,它改变了客户期望,创造出新的商机。

可以看到,无论是以信息技术擅长的微软、阿里巴巴,还是专业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埃森哲和德勤,亦或信息技术与管理咨询贯通的IBM,在对数字化转型中,至少明确和共识了两点:

第一:数字化转型指向业务管理、客户体验,以及商业模式等的改变与发展;

第二:数字化及其相关的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简单来说,数字化转型,就是用数据技术作为手段去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业务管理、员工与客户体验,从而让企业变得更好(智能运营的智慧企业)。

企业管理发展通常有三个层级。

1)干得了、难管好

具备企业运营的基本机制,但管理主要靠人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效率低响应慢,通过人员的主动协助和向上汇报来解决问题,企业的指挥到执行的过程是单向的,或通过有限的信息来判断和运营决策,过程及其低效的,也就是企业高层常常说的(对业务运营)“看不见”、“控不住”,也就“管不好”。

2)看得清、管得住

通过应用系统对管理的固化和支撑,由数据带来新的管理驱动,企业运营的信息,完整、准确、及时的回到运营决策层上,企业的指挥到执行的过程是通过数据流转形成双向,经营管理更加透明,通过看得见的数据来实现业务运营的科学管理与决策。

3)自我管理、主动修复

企业有数据和数据流转,利用数据做判断称为更大的可能,企业从人治到法制(制度流程)再到数治(基于数据进行管理),企业运营在清晰的规则下,基于模型与数据做分析、判趋势、做决策,从而在不同的管理环境下进行自我管理,遇到问题与风险自我判断、调整、修复,确保企业按照预定规则下正常持续的运营。

数字化转型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企业管理向这三级攀登。这三个层级,不仅仅适用在数字化转型下的整体企业,而且微观上适用于具体的业务,例如企业根据市场变化的数据,动态分析库存,合理调整库存水位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