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生态时代品牌定位的三大趋势

(1)产品品类正在被重构为“泛品类”。以前的品类是工业化思维主导,比如奶茶类,从品饮方式可分为手工冲调式奶茶、快消品杯装奶茶。以后的品类将更多基于消费场景,比如恋爱时喝的奶茶、与闺密分享的奶茶、犒赏自己的奶茶……区别于传统的市场细分化,泛品类将通过包装的准定制化(语录体标签是体现之一)来实现产品消费场合的细分化(以青春小酒江小白为代表)。

(2)品类的占位将更多地依靠自身内容、体验为王的播传,而不是广告为王的传播。让产品自己站出来走两步(体验)、说两句(口碑),而不是自我标榜式的“行业领先”“业界首创”之类。定位理论的应用存在“安全边界”!(注:从众心理和信息不对称是传统定位理论赖以生存的两条主要边界线。)

(3)从众路线不一定在哪都能走得通。传统定位理论认为世人只会记住品类第一,假如山算一个品类,大多数人都知道珠穆朗玛峰而不知世界第二峰。但对于每个消费个体,比如“我”来说:印象最深刻、最想去的可能还是外婆家后院的小山,为什么?因为对珠穆朗玛峰没有体验,但外婆家的小山却留下很多儿时的乐趣和回忆。如何找到大众关于“外婆山”的共鸣记忆点,是很多中小品牌实现逆袭的捷径之一。

撰文后话:

定位是很多品牌与文案的创意导航系统,但对西方式定位理论的使用不必盲从,因为所有的理论都会有边界和时效。比较可喜的是,国内很多传统企业也正在跳出单纯的自我标榜式定位的藩篱,开始直链消费场景,如酒鬼酒·馥郁香——高端会议晚宴用酒。

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定位与创意方法论吗?一种熟能生巧、由静生定、由定生慧、发乎本真、有如神助的“道”——将我们对世界原本碎片化、离散性的认知,重新拼合成一幅没有边际的图景。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中撷取所需的一页页“幻灯片”,回归整体本源思考,让我们一起去寻回商业文字游戏的“大道”和妙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