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推行

尽管从过程和活动来看,全面推行类似于放大版的试点运行,但是全面推行工作担负着让改进方案在更大范围得到落实,并取得预期收益的使命。随着推行对象的差异,全面推行的难度和工作量也存在很大差异。

表5-3展现了一个典型的全面推行工作,所需要完成的工作目标及其典型方法。

表5-3全面推行工作需要完成的工作目标及其典型方法

工作目标

主要意义

典型方法

建立度量体系

以量化方式客观衡量改进效果

建立度量体系

收集度量数据

分析和评估改进效果

业务能力提升

使得业务能力满足改进方案的要求

业务能力分析、资源规划

培训、招聘、能力评价、过程引导、工作指导等

组织职责切换

组织运作适应于改进方案的要求

组织结构、工作职责调整

培训、沟通

流程制度切换

流程制度在广大范围得到落实并固化

培训、引导

建立标杆和样例

监督

沟通

绩效评价切换

牵引改进方案落实

建立/调整绩效管理机制

设定绩效目标

收集绩效数据和相关信息

实施激励机制

在全面推行阶段,沟通占了很大比例的工作量,包括培训、信息通报与汇报、问题解决与引导等,目的就是让相关干系人充分了解改进的意义,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以减少推行的阻力。

另外,获得实质性的改善,常常伴随着业务能力的真正提高。比如某公司决定引入FMEA32以提高产品设计质量,仅仅绘制产品故障树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故障模式的识别能力、失效数据的积累和分析能力等。这些才是支撑FMEA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关键能力的提升是改进工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没有能力支撑的改进仅仅是形而上学,就像聘请世界名帅来执教缺乏基本功的运动队一样,无法获得真正效果。

让我们回到Z经理的那封求援信,如何给出合理建议呢?

不得不遗憾地承认,当前该推行负责人进退维谷:公司领导层、执行层(研发团队)对该解决方案的看法具有很大差异。短期内无法调和的矛盾,集中在这位负责人身上。他有两种选择:一是伺机离开这个棘手的岗位;二是勇于面对现状。这里关注后者。

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规避风险,无论如何业务中断是不可接受的,不能由于改进工作而冲击研发工作的正常运转和有效产出。企业管理者务必要将风险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二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些未通过实践验证的,或者在验证中缺乏效果的改进方案应该被果断放弃或者调整。

基于上述两个原则,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并非是将并不成熟的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推行,而是尽快验证方案的有效性,根据试点结果确定后续工作。因此,笔者对该负责人的建议如下:

​ 将目前管理现状如实向相关领导进行汇报,包括推行进展与收效、有关人员的观点、当前的主要问题等。目的是让领导层清醒地认识到问题所在,利于决策和工作支持;

​ 建议放弃立即全面推行的设想,规避风险。选择两三个适当的试点项目,认真履行新设计的业务流程,并且配置专人负责试点项目的引导和检查,根据试点结果评估方案的有效性;

​ 鉴于底层细节流程缺失这一现状,可根据需要、制定计划去逐步完善流程制度,以支撑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