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是目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阶段

这个时代背后的关键变化是人的变化,而人的变化带来人与组织关系的变化,它来自不同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变迁。

我从人与组织关系发展的角度出发,把人力资源管理大致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称为“人是工具”,人被简单地视为“力”的输出者。尤其表现在农业社会时期和工业化早期,第一生产要素不是人力资源,是土地、资本,所以人力资源仅仅被视为与工具同等地位的普通生产要素。

第二阶段是“人岗匹配”。简单理解就是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情。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初步认识到人力资源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但是仍然是以“事”为前提的,也就是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依附于“事”,并由“事”来决定其价值。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人岗匹配”,是人和组织关系的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是“人事互动”,不仅仅是人去满足一个事情,而是充分认识到“人”身上所蕴含的知识、技能等的独特价值,通过人和事之间的有效配置既实现事物的发展,也可以带动人本身的发展。这个时候人和事的评价分开了,既看人又看事,既看事的价值也看人的价值。

第四阶段是“人是目的”的提出。这个理念一百年前由哲学家康德提出来的,说人是一切事物的最根本的目的,但是在企业的应用来说,是在互联网被普及后,旗帜鲜明地提出来的是海尔的张瑞敏先生。

张瑞敏曾清晰的诠释过海尔的“人是目的”观,“把人的需求满足了,给人最好的待遇,其实这不是人是目的的含义。因为这和企业的目的相悖离,企业的目的是创造用户价值的最大化。海尔人是目的的管理创新就是让每个人有自创性,你通过满足客户的需求来实现你的价值。组织作为一个平台来支撑你实现这个价值,并且跟你分享价值。这是企业经营的根本,所以企业的经营根本是以人为核心的(见图2)。”

人是目的,是把人本身作为组织实现的目标;人是工具,则人是依附于组织的。这是人与组织关系上的一个根本性的变化。由此,人与组织的关系就有了新面貌、新特点,人力资源的发展阶段也进入到第四阶段,即“人是目的”的阶段。

按照海尔“人是目的”观,组织不再有传统的员工的概念,只有在组织平台创造价值的“人”;不再有企业和部门的概念,只有支持价值创造者创造价值的相互协作网;不再有层级之分,只有面向用户价值创造不同的角色和功能;不再有内外之分,有的是社会化的人力资源生态和创造价值的协同生态圈,组织成为价值创造者的承载体;不再有无效劳动,因为无价值不存在,找不到价值创造方式不存在,没有价值创造的持续增值不存在(见图3~图6)。

小结: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数字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效率管理和人的变化。人的变化是根本性的变化,它带来了人和组织关系的重构,带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构,其核心内容是对价值的重新定义与匹配。包括组织价值、用户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

二、以人才效能为核心的机制创新

回到开篇所说的,企业人力资源如何应对这个时代带来的管理难题:效率管理与成本上升压力。对企业来说,化解矛盾最可行的是提高效能,以提升效能为核心、为抓手化解压力。

效能命题是这几年我们团队研究的重点,结合在几十家企业的咨询实践,我们构建了一个基础模型(见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