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三种典型的薪酬分配模式

总额分配模式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总额分配模式是一种以“单位”为对象的分配方式,例如,企业按照一定的规则核定各部门、事业部或者子公司的年度(月度)薪酬总额。

在国内很多集团性企业中,总额分配模式比较常见。通常的做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在每年年末,根据企业当年承诺的经营指标、各单位当年承诺的经营指标和上一年度薪酬总额等因素,核定各单位年度薪酬总额标准和支付方式。

(2)按照月度对各单位进行考核。根据当月各单位完成的经营指标情况,核定当月的实际薪酬总额。

(3)各单位依据薪酬标准,将薪酬总额再进行二次分配(分配到单位内部科室,或员工个人)。

总额分配模式的优点是直接与单位的经营效益挂钩,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各单位的工作动力。这种模式对公司的要求是,必须掌握、监督各单位薪酬总额进行二次分配的实际状况,否则很容易在企业内部造成一定的“不公平”。

项目制分配模式

项目制的分配方式主要针对以项目作为主营业务模式的情况,例如,工程总承包方式(EPC)、IT产品开发等,项目制分配方式的对象是“项目团队”。在该种分配模式下,员工的薪酬结构,主要包括固定工资和项目奖金。在大部分采取项目制分配的企业中,固定部分往往按照公司统一的标准进行发放,而项目奖金的分配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由企业明确项目团队的奖金总额度。

(2)与项目组确定奖金的分配规则,并明确项目奖金的提取方式,是阶段性提取,还是结项后一次性提取。

(3)根据上述规则,到支付期时,核定项目成员奖金并支付给员工。

项目制分配方式中,关键点是要与项目团队明确奖金总包和计算规则。不同项目的性质和特点不同,例如,有的项目属于“利润中心”,则此类项目奖金分配可以基于项目团队创造的利润大小,作为核算奖金总额的依据;还有的项目属于“成本中心”,或者不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则此类项目团队的奖金往往由企业直接承担。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仍需要公司掌握项目奖金在项目团队的具体分配方式等信息。

业绩奖金分配模式

企业在超过年度经营目标时,往往可以从超额部分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年度奖金分配给全体员工。在分配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各单位的业绩,以及单位内部各员工的年度业绩情况。例如,某企业的业绩奖金分配模式如图5-2所示:

图5-2某企业的业绩奖金分配模式

(1)根据各单位、各部门年度经营业绩状况,确定年度奖励分配比例和系数。据此将企业奖金总盘按照一定规则进行一次分配。

(2)按照同样的思路,确定各单位、各部门员工的分配比例和系数,进行奖励二次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