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厂家改变管理导向,从要求、控制转向支持、赋能

为渠道商赋能,从压货收钱到设身处地帮助渠道商提升能力——提升渠道商经营意识、管理能力,帮助渠道商建设职业化团队。

(1)渠道商管理手段改变。

​ 考核目标改变:帮助渠道商分解目标——销售目标、市场建设目标、终端建设和用户运营目标,同时通过加强成长性目标考核,实现帮助渠道商提升市场基本面的目标。

​ 激励方式改变:从单一的按量返利转变为功能型返利、支持型返利与按量返利相结合,从而促进从做销售到做市场的转型。

​ 政策和资源配置改变:从竞争导向转变为用户导向,如从考核销售额到考核新客户增量,销售资源从以推为主转变为以拉为主。

(2)渠道商支持改变——从管控型到支持型。

厂家可以成立商学院和培训中心,完善培训体系,培训内容也要从简单的销售技巧转变为消费者运营能力系统提升。

建设内部机制,保障对渠道商和终端的支持落地;帮助渠道商制定管理工具,让渠道商成为管理专家。

(3)区域经理动作方式改变。

要求区域经理对每个渠道商实施“5个1工程”,即每个月解决1问题、开1场会、讲1堂课、做1次活动、与渠道商展开1次经营和发展沟通,从而真正解决渠道商的问题。

4.厂家搭建平台,支持渠道商转型

渠道商面对当下的市场环境,在行业趋势、消费升级、用户运营、内部管理等方面没有厂家的信息丰富,也没有厂家的技术、见识格局高,平台打造能力也不如厂家。厂家需根据行业趋势和公司规划,制定标准、搭建平台(包括品牌推广平台、培训学习平台、用户运营平台、物流服务平台、IT服务平台、渠道金融平台等),向渠道商赋能,支持渠道商转型。

5.厂家终端布局一体化

在新零售环境下,终端布局从以区域为导向,向以人群为导向转变。厂家进行市场布局的时候,要改变原来按照“行政区域”“社区商圈”等单一要素进行布局的模式。新零售环境下,需要基于消费人群的活动场所科学布局,并遵循“客户无重叠”的基本原则和“用户覆盖最大化”和“效率最大化”的原则,构建厂家协同下的渠道一体化关系。

客户无重叠:线上渠道客户之间或线下渠道客户之间,不应该有重叠市场;线上与线下由于传播特性,可以降低要求。

用户覆盖最大化:最大限度地覆盖用户群,且所覆盖用户群体具备一定的共同习惯,能够通过推广拉动聚合。

效率最大化:渠道客户既有客户群与厂家推广的产品或服务相契合,或渠道客户所沉淀资源有利于低成本、快速、高效地进行客户转化或者新客户群体获取。

线上线下一体化:基于线上传播特性,厂家根据推广需要制定相应策略对线上线下进行整合。

6.厂商协同一体化模型

新零售环境下的厂商协同一体化,是指厂家与渠道商基于自己的定位、资源和能力,有效分工、高效合作、各司其职,实现均衡发展。这要求厂商之间由博弈到共赢,实现厂商一体化,基于用户运营共创价值;要求厂商一体化建立管理型渠道价值链,实现资源整合和无缝对接;要求厂家降低渠道重心、掌控终端,实现区域精耕。

在新零售环境下,基于消费者运营的渠道厂商协同一体化,包括“市场开发(open up)、市场维护(save)、市场管理(supervise)、用户运营(operate)”四个一体化,并通过用户运营,形成二次开发闭环。如图8-4所示。

图8-4 厂商协同一体化“OSSO模型”

​ 市场开发方面的厂商协同,包括目标计划一体化、营销策略一体化等。

​ 市场维护方面的厂商协同,包括终端维护管理一体化、导购人员管理一体化、售后服务体系一体化、信息反馈体系一体化、市场秩序维护一体化等。

​ 市场管理方面的厂商协同,包括沟通体系一体化、支持体系一体化、管理体系一体化等。

​ 用户运营方面的厂商协同,包括用户信息一体化、用户传播一体化、用户推广一体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