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挑战

《天龙八部》里有一段虚竹破解逍遥子的“珍珑劫”棋局的情节,说的是在棋局胶着不开、没有出路的时候,其实自闭“气眼”先死一片棋子,反而腾出更大空间,可以重新拼抢争夺,这可说是对中国式 “大舍大得” 智慧的形象诠释。

现在的中国大豆产业格局,同样到了珍珑劫的地步,甚至连政府的一项惠农政策与真金白银的投入都反而制造出更大的麻烦。这恰恰说明,到了中国大豆产业进行“战略转身”的时候了!

为什么这次中国政府(或主管部门)“好心没有办好事”呢?

第一,中国政府在公布1.85元/斤的大豆保护性收购价后,没有考虑收进来的大豆怎样被消化。如果这个问题早解决了,至少东北豆油企业不会半停产。

政府在本次收购政策里考虑了豆农的利益,却没有考虑保护东北大豆榨油企业的利益,那么,东北榨油企业没有了,政府保护的豆农种出的大豆给谁呢?

第二,选择中储粮作为东北大豆的唯一收储,实际上是“与企抢粮”——这个政策不正成了东北榨油企业的一根绞索吗?

中储粮收了800万吨优质大豆里的700万吨,剩下约150万吨(品质也达不到中储粮收购标准)让东北100家榨油企业去抢,这不等于在“二桃杀三士”吗?跨国粮商想打压东北非转基因企业没有做到的事情,中储粮全给做了。

而中储粮不过是一个中间中转仓,对这个系统执行本次收购的“劳务”补贴也有11.9亿元,东北榨油企业有多少利润?为什么不去补贴真正的生产者,却要补贴中间商?

第三,大账没算明白:本次保护大豆价格与国际市场到岸价格相差近700元/吨,按照700万吨的保护规模也就是需花费49亿元的政府补贴,那么算上中储粮的执行费用,总共是60.9亿元(政府投入及损失)。如果政府将700万吨里的200万或300万吨转为由东北大豆榨油企业收购,政府只要补贴12亿或18亿,可以节省补贴中储粮的3.4亿或5.1亿元,而东北榨油企业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束手待毙了。

同时,只要规定榨油企业必须直接接受豆农送豆,违者不予补贴,至少也会减少农民得不到收购价的实惠、被豆贩子盘剥的情况。

中储粮紧急收购这么多大豆,如何可能面对每一户豆农的直接交易?还需要检查、过秤、入库,这些环节既非时又耗人,中储粮老总对于豆贩问题只能说了句:我们只能管进了中储粮库的,外面的事情我们无法管。无异于默认豆贩的存在。而媒体也采访到,进入中储粮的指标被炒卖到20—50元,这又是一个1200万到3000万之间的利益黑洞!

与中国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的存亡相比,豆贩49亿元(1.5~1.85元/斤×2×1000×700万吨)的中间利润,1.4~3.5亿元的门槛寻租费用,都比不了东北500多亿大豆种植-加工产业链的断裂危害之深!

日本的神户牛、韩国的牛肉等都无不以行业及政府之力悉心保护,中国不能成为第二个印度或阿根廷,任由跨国转基因利益集团摧毁中国乃至全球最珍贵的食品产业!

我们从上面的迹象可以对当前大豆产业形势做出几个判断:

(1)国际大豆价格与产量构成对中国政府(中储粮代表)大豆政策的“杀多陷阱”(即使排除阴谋论,市场的实际也是如此)。

(2)东北非转基因大豆油消费市场如果消失,那么非转基因大豆产量将以2009年为分水岭,从此进入下降通道,萎缩多少?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50%的跌幅是完全可能出现的。

(3)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量1∶3的差距可能在2009年变为1∶4,而东北非转基因大豆的减少或者种植基地被转基因大豆所占领,将使中国大豆产业陷入积重难返之困境。

(4)转基因大豆大量进入中国的所有障碍都已经拆除。中粮成为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进口企业,九三等中小榨油企业也暗度陈仓,在全国范围内来讲与非转基因进行抗争的力量已经没有,港口、船舶、地方政府都在巨量转基因大豆进口利益链下的驱动力量。

(5)食用油在大豆价格明显走低的情况下涨价,是一次垄断性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大豆企业的涨价行为应该进行价格听证,而不能由企业单方面决定。

2009年的大豆战争,对于美国农业部或跨国粮商来说,中国(特别是东北)大豆种植的转基因化很可能才是最终的目标(混收、混种、花粉漂移污染种源植被等已经露出苗头)。

因此,要真正解决中国大豆的这次风波(但愿不是危机),中国大豆产业链特别是非转基因大豆产业链上的利益相关方需要面对几个现实:

从政策上鼓动限制进口转基因大豆已不可能,这等于是要中国人不要吃油;

流于情绪化的阴谋论,控诉跨国粮商与美国的补贴政策也无济于事,最终市场的问题需要市场解决;

国内大豆行业组织采取的措施不能解决眼前的困局,而如果当前的趋势不能逆转,这些联盟、协会终将成为被边缘化的散兵游勇企业主们发发牢骚的地方;

中国政府在解决大豆问题上的责任:欧盟、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均有农业补贴与交易门槛,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听任所谓“自由市场”调节这样的错误思想,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看到本次大豆收储政策及其执行存在的设计上与操作上缺陷,这些缺陷如果不马上采取措施补救,东北非转基因大豆企业的末日也许将被我们自己断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