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问题进行对策改善
(一)培养改善的意愿
从第二阶段开始会有一个重要课题,即如何维持前阶段的活动成果?对于第二阶段,就是怎样维持第一阶段清扫的成果。一般来说,清扫越努力就越不想把清扫干净的设备再弄脏,对污染的发生源也会更加注意,很自然就会考虑如何才能杜绝发生源。在这个阶段里,作为管理者要考虑怎样快速支援和提供改善场地,直接上级尤其是基层干部要根据生产线员工的能力,对产品加工原理、设备机能、改善着眼点、工作方法等作好指导,特别要重视在改善过程,中层干部应该经常到现场进行鼓励,以增加信心,提高员工参与改善的意愿和积极性。
(二)考虑切断发生源
发生源没有解决的话,必然增加困难部位解决的难度。比如油污发生源没有解决对策,油污到处扩散,流入缝隙的话,清扫就相当困难,这个时候无论怎么改善困难部位,都将事倍功半或无济于事。
发生源解决对策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消除发生源,二是隔离发生源。彻底消除发生源是应该首先考虑的,这是最好的方法。但也会有一些例外,比如设备本身需要的润滑油、冷却水等的泄漏,滑动部的摩擦粉末等发生源,在原理上不可避免,这时一般不能采用去除发生源的方法,而应采用防止扩散的隔离方法,例如通常采取的对策有:
(1)减少发生的绝对量;
(2)切断扩散的途径;
(3)设置收集装置;
(4)利用盖子把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5)在最近的位置设置挡板等。
(三)考虑困难部位对策
所谓困难部位的对策,是指把清扫困难、点检困难、点检费时的设备部位,改善成容易进行的部位。举例来讲,检查V型皮带时,在防护罩上开个窗口,这样就不必拆掉防护罩的所有螺丝,可以减少检查时间;把混乱的布线捆扎整齐,这样就方便清扫;把设备高处的仪表向下弯曲,这样能使人站在底下就可以一次性进行点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