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变,意味着营销手法必须改变,但是,如何改变?往哪里改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得找出比“营销3板斧”之类的招数更为本质的东西,更能代表营销的东西,才知道如何因时而变。
我们认为,抛开各类概念,回归常识性的分析,营销的确存在更为本质的东西,我们称其为“底层架构”。
什么是订单链+传播链
营销,在工业时代意味着两类事:一类事情是激发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乐于购买,另一类事情是便于消费者购买,完成钱和货的交换。在传统的组织中,对这两类事情有一个明显的分工,前者是市场部的活,后者是销售部的活。前者的工作主要是传播,后者的工作主要是构建和管理一条销售渠道,在这条渠道上完成实现订单,围绕订单实现,存在一系列环节,包括:集客、展示、询盘、选款、订单、结算、交付、服务。
我们可以明显的观察到,传统的营销方式,也就是“订单链+传播链”的老的实现手法,同样受到前文提到的新科技和顾客变化的冲击:
以前的订单实现,为了在终端出货,往往需要配套大量的渠道构建环节:渠道模式涉及,一二级经销商的选择、终端策略、渠道促销与激励、日常管理等。然而在互联网科技的支持下,虚拟世界已经完全可以独立地完成集客、展示、询盘、选款、订单、结算、交付、服务等环节。传统的层层分销的老模式,“低效率”显露无疑,不仅仅顾客毫不留情的抛弃,转身投奔“淘宝+快递”,就连四级市场的一些终端商,也开始在淘宝上小规模补货,而非打电话给省级代理商,然后等物流发货。
以前的传播链,无论是选择做广告,还是做专卖店,还是终端推广,还是软文,都需要一个前提:消费者能够接受信息。然而现在的消费者已经关闭了接收各种类型广告的窗口,面对突然而来的商品信息,一律屏蔽。
……
来自科技和消费者变化的冲击,导致老的营销手法失灵,但并没有冲击底层架构本身。这也就是我们要关注底层架构的原因,只要我们找到新的手法去实现底层架构,“危”就有可能变成“机”。
焕然一新的订单链+传播链
要想找到新的手法去实现底层架构,我们首先得扩大系统,把新的科技手段和新的消费心理融合进来,其原理和我们在魅力部分所运用的一样,拆分这条订单链,在每个环节重新考虑其目标指向和手段优化,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在虚拟技术和现实世界之间做出组合,也就是实现目前市面上设想的“O2O”。
传播链呢?也是运用的类似的手法进行的解构与重建。最终的形态是什么呢?订单链融入了许多虚拟环节,没有现在的“纯实体”形态,向“隐形”方向发展,看不见的销售,365*24小时永不停息的销售,不需要大喊大叫(广告驱动如宝洁)、也不需要庞大销售队伍(执行力驱动如安利)的顾客滚雪球,销售再也不用受地域、时间、昼夜、作息、渠道、终端、收银、支付等所有的限制,销售可以真的长出一张隐形的翅膀,自由飞翔;传播链更柔软,商业目的隐藏其后,甚至商业角色也需要“隐身”。
至此,两大底层架构变得更 “隐形”,这就是我们本章所提出的“隐销”概念。
如果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我们不仅仅要把营销手法做出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进化,我们还要把这种新方法做到极致,那么会是怎样的一种场景?
我们在产品部分提及过一个观点,工业思维下的产品,每一个零部件是功能性的,到了工业设计导向的时代,每一个零部件增加了视觉功能,甚至增加了很多零部件,其功能仅仅是视觉美化。如果是顶尖的设计师,他可以做到不增加一个零部件的情况下,完成视觉上的美化。
类似的情景也会出现在底层架构上,在信息时代的企业,顶尖的高手做出来的底层架构,可能只有一条订单链,他把传播链上的功能集成在订单链上的各个环节上,实现更为彻底的“隐销”。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是需要“step by step”式的提高与学习,我们接下来的章节,依然按照“传播链+订单链”的逻辑框架来写作。
新的营销手法,即将展现在您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