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厂房设计使用年限50年,楼面和屋面活荷载调整系数取1.0。
2、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组合控制取1.2;永久荷载效应组合控制取1.35。
3、可变荷载分项系数:标准值大于4KN/㎡(控制钢筋含量条文)工业楼面活荷载取1.3;其他情况取1.4。
4、工业建筑楼面等效匀布,包括计算主次梁、基础时的楼面活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C确定。
5、楼面和屋面匀布活荷载取值均需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5.2、5.3考虑组合值系数、频遇值系数、准永久值系数。
6、基础选型优先顺序:独立基础(承台)--人工挖孔桩--预制管桩—旋挖扩底灌注桩,根据地质条件具体分析选定。
7、PKPM软件输入砌体容重时,注意采用非承重墙页岩多孔砖容重14KN/m3。
8、外墙自重荷载要扣除窗户洞口,进行折算。
9、全楼选择梁活载不利布置计算;中梁刚度放大系数:2.0;梁柱重叠部位简化为刚域。
10、柱配筋计算原则:按单偏压计算,然后按双偏压进行复核。单双偏压计算模式对钢筋含量有较大影响。
11、有效质量系数大于 0.9 时,满足范要求即可没有必要过多增加振型数。
12、位移比小于1.2,考虑偶然偏心;位移比大于1.2,考虑双向地震。考虑偶然偏心后,钢筋含量增加3%左右。
13、多层混凝土框架(规则建筑):原则上,不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考虑双向地震后,结构配筋一般增加5%-8%。
14、双向板采用塑性理论计算,按其计算得到的配筋结果比按弹性理论计算少30%左右。尽量采用双向板,进行分离式配筋。
15、梁计算参数的取值上弯矩放大系数及配筋放大系数取 1.0。在后期施工图设计时再针对薄弱的部分比如悬挑梁等进行适当的放大,提高其安全储备。
16、合理设计梁截面。尽量避免梁宽≥350,否则箍筋按构造须采用 4 肢箍,造成箍筋用量增加。
17、除非由内力控制计算梁的截面要求比较高,否则不要轻易取大于 600mm 梁高,这样避免配置一些腰筋。
18、柱截面尺寸太小应合理,轴压比不宜太接近限值,应使大部分柱配筋由构造配筋而非内力配筋控制,这不仅可减少配筋,而且还能较易实现强柱弱梁的要求。此时柱主筋就可以按规定取最小配筋率。尽量使梁对柱中布置,减少柱子的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