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巧妙转换走出死胡同

那天,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一位老人来买感冒药。她拿了药到收银台准备付钱时,我说了一句:“今天营养素正好在做促销活动,需要给老人买些钙片吗?”

这位妇女扭过头来问:“在哪儿呢?看一下!”

我便将顾客引导到营养素专区。我向这位妇女介绍钙片时,她身边的老人一直说“不要买钙片,不要买钙片”。我估计这位老人可能了解过钙片,看她一直在嘀咕不要买,于是我便不再推荐钙片,而是询问这位妇女,老人是否有高血压。这位妇女说有。于是我将推荐重点转移到了深海鱼油、卵磷脂与银杏叶片,并且着重讲解银杏叶片,因为我觉得这款产品更适合这位老人,而且当天的促销价特别实惠。最后顾客买了三瓶银杏叶片。

顾客走后,店里员工很奇怪地问我:“你不是问她们要不要看一下钙片吗?怎么一下子又成功推荐了银杏叶片给她们?”

于是,我将刚才老人一直在说不要钙片的事告诉他们,我说,如果再坚持推荐钙片,这笔生意就做不成了,因为当时那位中年妇女已经对我介绍的钙片不怎么感兴趣了。所以,我通过询问找到其他更适合这位老人的产品,于是成交了。

同事们都说,如果是他们导购的话,看到这位中年妇女对自己介绍的钙片不感兴趣,一定觉得是价格方面的问题,会再拿其他价位的给她们看。

我接过话题说,如果那样做,就走进了死胡同,顾客最后成交概率几乎没有。因为老人说了不要钙片,那么,价格再低也无法促进成交。也就是说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品种的问题,需要转换产品。而我之所以能转换到银杏叶片上来,是根据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来推测的,因为很多老人都患有高血压,所以就顺便提了一下,于是就成功了。

在日常导购过程中,很多人会不知不觉走入误区,最后顾客走了也想不明白是何缘故,仿佛走进了死胡同出不来。其实,导购过程中形势在不断变化,优秀的药店销售人员需要根据顾客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才能找到适合顾客、让顾客满意的产品,自己也就不会对顾客的决定感到莫名其妙。这种能力需要我们每天不断总结,提炼出有规律的、可以复制的技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