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董胖不懂

董胖不懂

董胖子加入E公司担任采购总监快一年了,他尽忠尽力于自己的工作,加班加点甚至牺牲个人的家庭生活,但他越来越力不从心,整个工作越做越乱,整个团队一团糟,不是成本问题,就是交期出问题,要么质量出问题,老板也不怎么满意,同僚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董胖子越觉得自己是“不懂的胖子”。

他甚至怀疑自己选择加盟这家公司是不是错了,是不是要回到前公司,甚至怀疑选择采购这个职业是不是一开始就错了,即使他在过去的10多年还算顺风顺水。

董胖早就觉得应该给自己放个假了,但是他连选目的地和安排行程的时间都没有,偶然听到同事们提起武夷山,想起来前同事小朱辞职后回武夷山开了一家旅行社,于是拿起手机定了一张去武夷山的车票。

说走就走的旅行

小朱来高铁站接老同事,董胖子一眼就在接车人群里看到了小朱,“多年不见,当年那句‘伊人眉似远山,面若芙蓉,远远近近,像一幅清丽的画。’仍可用,不浪费!”“又见渣男啊!”

董胖子在武夷山心不在焉地逛了两天,看到大多商店门口或者大厅都摆着一套或复杂或简单的茶具,一群人悠闲地喝茶聊天,自言自语地感叹:“这才是生活啊,我什么时候也能这样?”

一旁的小朱听到了,问董胖子说:“我看你也没有心思看风景,要不去看看做茶,去喝喝茶?”“这个主意不错。”“那去我家坐坐吧,我叫个车子送你过去,我爸在,现在正好是秋茶制作的时间,挺好玩的,我晚点回来。”

从武夷山度假区驱车到程墩村毛岭村将近1个小时,翻越高山密林,从一个山口进入位于山谷的小村子,在一处老屋前停了下来,老朱正坐在门口喝着茶等他。老朱看似已逾古稀之年,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说话铿锵有力。

“欢迎欢迎,小朱刚才说有上海客人要来,坐,吃茶”,“谢谢,谢谢…”

“小董来旅游的?”“嗯,工作太累了,出来散散心。”“挺好挺好,武夷山茶好,空气好,水好,来品品今年的秋茶。”

董胖子端起茶杯,茶香四溢,沁人心脾;喝下去口齿生津,忍不住叫到,“好茶!”老朱说,这个茶没有时间的味道,还不是最佳状态。“时间的味道?”董胖子很惊讶。“刚做完,至少放半年时间,让他自己退火和陈化,那时韵味才好!”董胖子心里想,有意思,工作和人才的人才好像也有这么个过程。

老朱说,他们祖上就在这里种茶做茶,自己十来岁就学做茶,今年60多岁了还在围着茶忙活,跟房子后面的山坡上60多年树龄的老枞水仙一样大。

参观制茶工坊

老朱带着董胖子逛了自家的茶叶作坊。

作坊里有几十个人有条不紊地工作着,董胖子突然有感而生:“老朱,这么多人,你是怎么管理的?怎么做到保质保量?“老朱愣住了,“怎么管?没有管啊,他们自己做就好了,我就是过几个小时来看一下。”胖子心里嘀咕了一下,真的?

老朱接着说,武夷岩茶制作“一采二倒青,三摇四围水,五炒六揉金,七烘八捡梗,九复十筛分。”青叶从散失水分、退青、走水、还阳、恢复弹性……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再进行揉捻/烘焙/挑剔/分选/拼配/复火,就完成了从青叶到岩茶的蜕变。

董胖子虽然没有完全记住整个过程,隐约觉得这与团队管理有些许异曲同工之妙。采摘就像面试选人,做青很像人员入职的初期接受培训和适应企业文化的过程,揉捻/烘培/复火很像促进员工从新人到成熟的过程 … …暗自感叹,艺术来源于生活,管理看来亦是如此。

老朱说同一片区域的茶园产出的茶叶,味道各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师傅做的茶,味道也会诧异很大。董胖子暗自思量,这不是跟之前读的书《噪音》里描述偏差与噪音对决策的影响有几分相似。

细品武夷茶道

傍晚时分,小朱回来了,邀请董胖子到茶厅,说要给他来一个正宗的武夷茶道,原来她不仅仅是旅行社老板,也是茶艺师。“武夷茶道一共有18道…“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焚香静气,就是点支香,营造一个祥和、肃穆、温馨的气氛,抛开杂务,专心泡茶,用心品茶。苏东坡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就是煮沸这壶中的山泉水。董胖子突然觉得,工作中是不是也要营造一个这样子的氛围?有点像之前读过的书里写的“心理安全的工作环境”?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就像你们男士在女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说到这里,小朱自己都笑了。我主要是介绍今天所用的茶具:茶海,紫砂壶,母壶,闻香杯,品茗杯,茶则… 叶嘉酬宾,就是请您观赏我们武夷岩茶的外观形状,待会再请您品鉴她的岩骨花香,感悟令人销魂的岩韵。

董胖子感叹道:“武夷山茶道果然名不虚传,为了呈现一杯茶,准备了这么多的茶具,要是工作中我们都能准备得这么充分,结果一定也会好很多。岩骨和岩韵这两个词也很妙啊。”这句话一下子把小朱逗乐了:“你能不能静下心来享受茶道,不要老想着工作?”董胖子有点不好意思,感觉辜负了主人,“我这也是在理解茶道,比如你刚才说的岩骨-花香-韵,这几个字不就像做人的境界。”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大家就称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洗壶和提高壶温。把茶拨入紫砂壶内,这就是乌龙入宫。放入的茶叶量因人而异,适浓者可多加,喜淡者则少放,一般茶叶量为壶的三分之二。董胖子忍不住又开始想了,这洗壶和热壶不就是给部门适当创造一些工作紧张气氛吗?茶叶量的多少与浓淡不就是人才密度的问题吗?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就是悬壶高冲,借助开水的冲力使茶叶在壶内随水浪翻滚。“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茶壶表面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加的清澈洁净。高冲水,不就是助力团队?刮去泡沫,不就是让团队更加清澈?这不是跟团队建设很像?

… …

停下来,重新思考

在小朱家吃过晚饭,小朱带着他在村里转转,整个村子都弥漫着烘培茶叶的香气,董胖子跟小朱说他准备再住一个星期,还要邀上几位供应链的老友来武夷聚聚。

董胖子拿起手机,给老板发了一条信息:“领导,我需要再请一周的假… “。滑动屏幕,他找到“高端采购经理人”群,发了一条信息:“兄弟姐妹们,我在武夷山,一起来聚聚,看日出,喝岩茶? 这几天突然想明白了一些事情,都是困扰我们已久的问题,解决了可能以后日子会好过很多,马上订票,酒店给你们都定好了,快来快来 … …”

第二天午后,朋友们陆续应邀到达。小朱开玩笑说:“ 真是重量级会晤,多位采购总监,副总,CEO,董胖说各位的年度采购额加起来(近200亿)已经快接近武夷山市去年的GDP了(221亿),感觉武夷山都要被你们压沉下去几个厘米了,市长应该来招待你们的。“

武夷论道

隔天一早,小朱就带着大家看了日出,去九曲十八弯乘坐竹筏游玩。随后去山里的茶园,参观了茶叶作坊,品了功夫茶。本来计划是午餐后去酒店讨论,可大伙觉得茶园里挺好的,他们邀请小朱加入讨论,一是有人给大家泡茶,二是一个采购出身的小企业主看问题的角度也很有借鉴意义,有美女参加也不会太单调。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就在茶园就着一块门板,一盒粉笔,一壶清茶,进行一场采购管理论道。

董胖子给下午的讨论开了个头:“我们都是老采购了,也都是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我们都知道采购这活不好做,采购管理更是难做,我们就借小朱的茶园来一场‘茶园论道’,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到让工作和生活都更好的方式,我提议每个人先写一条您碰到的最大挑战,如何?“

看看大家点头,董胖子率先在门板上写上了:“采购难做“。

老李写了一句:“人 钱 权“。老张写下了:“两队夫妻“,看大家一脸懵逼,张总补充说道:“企业与供应商的夫妻相、员工与组织的夫妻相。”这句话引起一场爆笑,小朱说:“怕老婆症状。”。

丁老哥笑了笑,拿起粉笔,写上一句:“博弈与熵增”,问到“我能再加一句吗?”得到肯定答复后写了“越做越错的不可能三角形”。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小李是这群人里最年轻的,拿着粉笔纠结了一会儿,写了“拿不拿?”引起一阵哄笑,小朱说:“那我接一句,‘信不信’。”这次引起一顿鼓掌。

轮到严总,他可以说是这群人的采购老大哥了,多家500强经验,长期在汽车行业工作,他说:“ 你们都说的差不多了,我补一句。”,转身在门板上写下了“文化差异下采购如何实现价值”,大家纷纷点头。最后一个是王总,他前年从首席财务官升值到首席执行官了,之前有几年兼管过供应链,信步走上前写下“采购难管!”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小朱觉得差不多了:“各位对采购理解深厚,字字珠玑,虽然我不能完全理解,要不晚饭后大家帮我解释解释?晚饭已经准备好了,请大家吃正宗武夷山家常菜。“

5天一晃就过去了,他们品遍了武夷山名茶,对采购工作与采购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享与探讨,各自分享了多年的经验教训,董胖子收获满满,记了满满的50多页,有鲜活的案例,有管理者的思考,有小企业主和CEO的看法,一周下来,感觉上了一次供应链EMBA。离开武夷山之前,董胖子说他准备把这些经验写成一本书, 书名都想好了,叫《采购管理博弈之武夷论道》。

上了火车,董胖子想起来有个问题还没有弄明白,老朱到底是怎么管理几十个员工的,给小朱发了一条微信:“完美的旅程!感谢朱总的接待和安排,能不能帮我问问老朱他是怎么把作坊管理的井井有条,还能保证品质和产量的。---渣男”。

“渣男最大的本事是什么?懂人心,知人性,无它。”这条回复怎么看都不像老朱说的,他相信一定是小朱总结的,当年与小朱共事的时候,她在团队管理上颇有无为而治的味道。

渣男还没有回过神来,又跳出一条信息:“你在武夷山看到的人们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是多么让人羡慕的悠闲生活,然而更多的是他们懂得如何悠闲地品着茶就把生意谈好了,想明白了,或许能找到帮你摆脱困境的办法。”董胖子不由地感叹,知我者,伊人也。

不知不觉困意来袭,胖子靠在座椅上打起了呼噜… …恍惚中,好像听到当年主管说的: “什么时候你能真正理解以人为本,关注问题的核心,成功就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