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常见的裁剪“误解”

裁剪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过程广度上进行裁剪,也可以从不同的成熟度的深度进行裁剪。也会考虑开发方法、过程、项目生命周期、可交付物及团队成员等。裁剪过程根据《项目管理标准》的指导性项目管理原则、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的驱动。

从组织的每个层级或功能都可以拥有标准过程或资产集,总结来说就是:充分吸收组织的养分,去滋养项目,让项目茁壮成长。

那我们接下来说说,以往大家对裁剪的“误解”,我们给出一些建议:

(一)认为裁剪就是“裁减”

我们在裁剪时,不能光想着减少,也可以进行增加、修改等操作,以及混合、调整等各类变化。那我们用“菜多多”举例来给大家说明下:

(1)增加,针对项目一些交付目标,在标准工作规范中增加特定内容。例如,从“菜多多”的角度看在初期是对预测模型基础上增加了迭代模式,同时也根据政策规定在设计阶段增加客户隐私保护规则等,这些都是需要增加的内容。

(2)修改,为了让项目团队更好的完成项目,则会修改一些内容,例如,由于对敏捷不熟悉,可以先以需求分析代替用户故事一小段时间,在需求拆分中,慢慢引导大家使用“Given…When…Then”去表达。或者再举个团队有色弱或视力不好的成员,则会调整项目文档的颜色或者格式,来适应每个人。

(3)取消,能让项目团队更快、更多的交付成果,取消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或交付物。例如,“菜多多”团队是集中办公的,大家相互沟通良好,则可以取消会议记录,因为在测试过程中大家都针对缺陷及时沟通,所以可以取消缺陷评审活动之类的。

(4)混合,提高项目团队交付的价值,可以将一些不同模式的实践混合使用。例如,马丁建议的在预测型中,使用项目计划和迭代计划来做计划的分级管理,既有顺序阶段,又可以在阶段中体现每个迭代的具体交付目标。大鹏在需求分析阶段引入商业画布的方法等,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价值交付。

(5)调整,往往是针对实际的场景,大家一起商讨标准或度量指标的调整。例如,陈恭提出对于产品设计和开发编码的工作量评估,需要通过转换为人天的方式来保持进度跟踪的一致性。或者木宇通过将需求条目化、用户故事、开发编码、测试案例和缺陷、迭代上线版本对应的方式来统计覆盖率。

(二)裁剪只是针对过程裁剪

其实,裁剪不止于过程和交付物,还可以对项目人员、工具、方法,甚至参与程度等方面的裁剪。

项目团队是由人员组成,谈到人员就不得不谈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人员的技能和能力;二是团队的自治和整合。使用流程方法组织大家进行协作,再通过工具提高项目团队的效率等。我们下面几个方面展开:

(1)人员裁剪:技能和能力。我们需要评估项目领导层和实施团队的技能和能力,然后根据项目交付目标和交付周期,考虑需要哪些技能,以及该技能的熟练程度。例如,在“菜多多”初期,就需要既能做产品需求分析,又能以技术架构的视角划分产品的应用功能架构。

(2)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裁剪:我们需要考虑对于我们要交付的目标,产品、服务或结果而言,合适哪种开发方法,哪种生命周期有助于我们能更好地发挥项目优势。例如,“菜多多”在规划阶段,选择先以预测型方法开展项目,在过程中结合增量型方法和迭代型方法过渡确保团队的适应,最终完成了向敏捷型方法的转变。既保证了合理规划,又保证了客户认可的结果。

(3)项目团队裁剪:自治和整合。这次项目发起人张大牛决定最大限度地给予项目团队的自治和决策,减少公司运营部门对于项目的监控。那么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来说,裁剪更多的体现各方干系人的配合及配合的程度,以及参与的频率、决策的范围等,这些裁剪对于一个新的项目团队是非常重要的。

(4)工具裁剪:团队自己最了解适合项目的工具,所谓“武林高手都有称手的兵器”。只是在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项目团队的所有人员是否都熟悉、工具的学习门槛,以及工具成本等。有时为了创新或者优先现在的工具体系,决策者也会提出一些期望或要求。例如,“菜多多”团队虽然集中办公,但为了应对疫情,工具裁剪时要考虑远程协作工具作为应急方案,并且在项目过程中就加入使用来提高熟练度。

(5)方法和工件:项目过程中会用到很多实践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交付,以及这些实践或方法需要的项目环境,这部分裁剪的目的就是让项目团队能在组织的环境下,使用适合的实践和方法来完成更高质量的交付。有些方法,如商业画布、故事点估算、迭代、新的技术架构等,这些都是需要组织环境能提供相应的支撑,项目团队才好去落地的。

(三)只是基于组织要求进行裁剪

裁剪除了考虑项目过程及组成人员,也可以对组织的支持和团队的决策范围进行裁剪,当然这得取得管理层的认可。这次“菜多多”对于菜菜网络有限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所以项目发起人张大牛在决策层进行管理程度裁剪时,减少了高层管理介入和监督、调整了绩效考核的标准,给予项目团队更大的自治空间,充分放权、充分信任。

那么张大牛总都进行了哪些操作呢,从上面短短的两句话描述,能看出是组织层面的事情,说白了也就是从公司层面、从管理层角度对于一个项目的管理要求,那我们基于上帝视角来说一说,这些对于我们项目在不确定性、测量、干系人和规划都有什么帮助。

1.基于不确定性和测量的裁剪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对于项目成功与否的评价体系,对于个人能力也是。这些评价体系有形成制度的管理规范,有形成机制的考核标准(即KPI)。如果一个创新的项目,仍然按照以往传统项目的管理和考核,到相应的阶段就该交相应的成果、公布相应的考核数据,必然是束手束脚的。

你这边才搞清楚市场的需求,出了一个MVP版本,那边就说需求不完善,存在较大风险。需求框架不完整,达不到准出标准。领导三番五次地请您去办公室“喝茶”,你还能坚定的创新么。得,搞了半天都白瞎。

所以需要先取得管理层的充分理解,同时要对公司的运营要求和考核机制进行对应的裁剪,才能确保有利于“菜多多”项目。

2.基于干系人和规划的裁剪

创新是个风险活,碰到的都是新问题。别想着请教领导和专家,可能大家也没遇到过。所以需要不断试错,马上纠正,再次试错的勇气和容错的氛围。而不是面对后果,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是没法创新的。这就需要给予“菜多多”项目团队更大的管理空间,能及时决策。同时给予足够的信任,让团队敢于决策。

所以,减少一定的高层管理介入和监督,就是为了让项目团队减少管理顾忌,敢于挑战难题,在项目成本的范畴内进行充分自治。同时,主动汇报、及时报备,不要给领导们制造“惊喜”,才能赢得管理层的充分信任。

至此,大家都明白了组织裁剪的要义了吧。通过张大牛总的一番操作,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组织裁剪的两个要点:一是组织裁剪对于创新项目非常重要;二是对组织管理的裁剪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大家在进行项目裁剪时,不要局限于项目的内部,对于项目所在组织的裁剪也是我们应该尽早进行的重要事项。

3.依靠经验从单一层面进行项目工作和交付的裁剪

对于项目工作的裁剪,我们可以从组织级、项目级、团队级、个人级等,不同的层面进行裁剪,也可以从交付物、项目团队、绩效考核,甚至是项目团队的文化氛围等不同的领域进行裁剪。之所以把这点作为“误解”提出,主要还是因为这块儿确实有些“偏门”,也是经常被大家忽略和遗忘的。但对不同领域的裁剪思路,却是对项目影响较为重要的方面。

马丁说,为了给大家扩宽裁剪的“思路”,我们专门来谈下这个点,让大家不要受到惯性思维的限制,能从多个层面来考虑裁剪的程度,而不仅仅站在流程及交付物的角度。

我们梳理从多个层面和多个领域的视角表达相互作用,表5-9可以作为大家裁剪的指引,便于大家可以找到切入点。

表5-9 裁剪的指引

领域

层级

决策范围

绩效考核

交付物

文化氛围

组织级

组织可给予的

组织可容忍的

组织最低要求的

经济容许下的最大宽容度

项目级

项目涉及的

项目可约束的

项目合规必需的

给予充分信任

团队级

团队需要的

团队追求的

团队可以承受的

开放的氛围

个人级

提升个人积极性的

激发个人主动性的

个人觉得有价值的

有一定的自治空间

以上描述是给大家从更深入的角度、从不同视角,来给大家剖析对于裁剪的解读。同时也给大家一些启发,帮忙大家能“真正”地了解裁剪及其深层次的涵义。陈恭见大家已经听得非常入神,又一次感受到了对于知识的震撼。不禁感慨,“裁剪的影响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