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定义市场边界与定位的相同之处

无论是定位还是定义市场边界,都需要关注消费需求和竞争态势。因此,从产品或者品牌的角度,定位和定义市场边界有时是以同样的形式体现出来的。比如加多宝将凉茶定位于“预防上火的饮料”,可以说是定位,但是重新定义了凉茶品类的市场边界。更准确地说,体现在市场边界的改变,即将王老吉的市场边界从凉茶转换到饮料领域。而香飘飘奶茶,其定位于“杯装冲调奶茶”,就没有改变原有的市场边界,使得香飘飘的市场边界受到制约,拱手将条装冲调奶茶让给了立顿与优乐美,而将瓶装即饮液体奶茶让给了统一、康师傅。

虽然两者都关注消费需求和竞争态势,但是存在不同的侧重点,定位更注重竞争因素,市场边界则同时注重消费需求和竞争态势。

定位之所以更注重竞争因素,原因在于其理论的核心立足于顾客心智,而且倡导认知大于事实,从一定意义上说就可以不用太关注消费需求,只需要关注竞争对手就行了。对于这一点,特劳特方法论之“四步法”的第一步就能够充分说明这个问题。第一步的内容是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在这一步,特劳特特别强调这与德鲁克在回答管理第一问“我们的业务是什么、应该是什么”时问的“我们的顾客是谁、顾客的价值是什么”相反,因过多的选择、有限的心智,决定了经营方式已从顾客导向转向了竞争导向。由此可见,竞争是定位的起点。

但是市场边界对于两者都是同样注重的,消费需求决定了市场机会的大小,竞争态势则决定了企业能否得到这个市场机会,两者不可偏废,它们在企业定义市场边界时是共同发生作用的。竞争大多只是眼前的,如果只考虑竞争态势,企业容易忽视消费需求潜在的巨大变化。

如果只考虑消费需求,企业又有面对强势对手的竞争压力,对自己的生存造成威胁。所以,企业必须采用辩证的思维,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人们的行为都是在多因素影响下平衡做出的。正因为如此,通过定义市场边界可以为下一步的定位创造更客观和更有利的条件,增加企业的成功概率。

综上所述,市场边界的内涵要大于定位的内涵,定位往往只停留在产品或品牌的层面,但是市场边界却属于企业的战略层面,不仅仅是针对产品或品牌,还包括地理维度或者行业维度。

在市场边界的范围内,还需要进一步针对产品或品牌进行定位,但是如果市场边界定义错了,再怎么定位也无济于事;而定位则需要以市场边界作为思考的前提,如果定位的同时也定义了正确的市场边界,那么就有可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定位理论在中国风靡一时,这与某些企业运用了定位理论而获得成功直接有关,但是也有不少人对定位提出异议,那就是定位咨询公司,甚至特劳特和里斯的书中都存在一种定位本位主义。也就是说,只要采用了定位的企业就会成功,而没有采用定位的企业就会失败,这就显得绝对化了。

从一些企业的实践来看,真是如他们所说是因为定位而成功的吗?他们也许确实运用了定位的思想,但成功的真正原因和定位无关,只是被定位的光环掩盖了。

对于以定位作为服务内容的咨询公司来说,当然会将定位放在头等位置,会告诉企业定位是一切,只是企业对此必须清醒,必须准确地理解市场边界和定位。

定位无疑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理论,但它不应该在商业化的过程中被误解。笔者之所以要提出定义市场边界的概念和方法,就是为了帮助企业更加正确地理解定位,更正确地运用定位,这才是一种科学而客观的态度。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理论是绝对的,所谓有效,只不过是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环境运用了合适的方法,仅此而已,我们绝不要盲目放大某一种理论,而是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取长补短,让每一种理论、每一种方法都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最终使企业收获成功,这才是理论得以保持持久生命力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