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塑造模式:我们可以理解为当下的人·物性格品牌属于用户或粉丝驱动型,品牌塑造从传统的自上(供应端)而下(消费端)的单向思维模式,演变成品牌与消费者双向互动的共建行为模式。
品牌塑造阵地:人·物性格品牌是当下很多电商化产品的主流品牌形式,大多以电商、微商、直播等线上渠道作为营销主阵地,形成强势IP后转战渗透线下,夯实品牌基础。当然也有部分从个人品牌升级而来的传统品牌,如陶华碧老干妈,这类品牌更值得尊敬的是她们的坚持与坚守。因这里重点探讨如何从创新层面再造“人·物品牌”,对于传统个人式品牌不做分析。
品牌塑造形式:既然人·物性格品牌的塑造是一种共建行为,由此可以衍生出各种表达形式,打造这类品牌可以向芭比娃娃学习。芭比从初创到今天,其衍生产品几乎做到了纵横无疆。纵——把握美国各时期女性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格觉醒这一主轴,从泳装女性到上班女郎、“睡美人”少女时代、80年代的运动劲装风、21世纪的珍藏怀旧系列、当下的多职业女性、邻家女孩范等。横——芭比娃娃几乎包揽了各时期文体明星的主流装束。
品牌塑造内容:芭比的成长史给我们一个启示,如果将品牌人格化,她虽然不会变老,但她需要不断成长,衣着、语境、道具和粉丝的互动方式都要与时俱进。在人·物性格品牌塑造时我们需要解决如下四个问题:
⑴人·物是什么?人物属性的设定。例如:一个喜欢幻想又有些傲娇的二次元萌宠98后女生。
⑵人·物穿什么?人物外形的设定。例如:发型、服装、配饰、道具等等,能够构成人物身份标签和个性锚定的外包装。
3 ·物说什么?人物语言的设定。例如:语言的风格、情绪、内容设计。
⑷ 人·物做什么?人物的行为模式。例如:故事设计、线下场景与Cosplay互动设计、公益活动的选择与参与形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