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太极拳无论是概念或标准,许多词汇是抽象的,以至在练功中出现偏差,在实践中出现误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古至今对“太极松功”的传授,一直都是口传及自己领悟,并没有专门论述及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流传下来的《太极拳谱》虽然有“稍一用力即落旁门”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专气致柔”等论述,但最终没有系统明确的讲述“松”的概念标准和要求。致使许多内功太极拳爱好者,在“松”字面前产生困惑,或者走入了误区。
(2)没有明师指导。忽视了太极拳的本质要求——松、柔,而突出了踢得高,拍得响,下式深等外在动作。从而给教拳和学拳的人造成了误导。
(3)目前,太极拳的推手、散手比赛,仍处于误区状态。主要表现的仍然是较力,拼体力,当然也就不可能给太极拳的群众活动提供样板,典范。以上仅举几例,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就不一一列举。
思考:
1.松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2.导致练习松功的误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