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解决往哪走、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往哪走,是要说清楚企业的战略循环,即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新型能力的逻辑支撑。

做什么,是要说清楚企业的要素循环,即解决企业需要充分发挥哪些要素的作用,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形成互动的螺旋式上升。

怎么做,是要说清楚管理循环,即从策划到支持实施与运行,到评测,到改进的逻辑实现路径。

图3-9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图片来源:工信部发布《00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论和基本框架v17.0》)

(1)往哪走?战略循环(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新型能力)。

组织的战略应充分融入两化融合的发展理念,识别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明确与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通过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预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战略落地。

通过对战略循环过程进行跟踪评测,寻求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和新型能力互动改进的优势。

(2)做什么?要素循环(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

围绕拟打造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通过发挥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信息通信技术、管理技术、服务技术、能源技术、应用领域技术等)的基础性作用,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并通过技术来实现和规范新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不断加强数据开发利用,挖掘数据这一核心要素的创新驱动潜能,推动和实现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

(3)怎么做?管理循环(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

围绕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要素,充分发挥领导的核心作用,建立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与改进管理机制,规范两化融合过程,推动新型能力的螺旋式提升,稳定获取预期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