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政策推动的产品,是不会长久的。
CH-4机油,一般企业的出厂价基本是260-280左右,制造成本在190-200之间,算下来有70-90的利润,挺丰厚的,但这里面包含了销售佣金、广宣支持、物流成本、运营费用、渠道返利、终端支持等,真正能落下来的利润,也就10几快,5-8个点而已。
但现在,连这几个点都快保不住了。2018年,润滑油行业价格战的苗头初现,虽然大企业不断的发调价通知,但出厂价,反而不断下滑,你不降价,别人会降价,销量就会受到影响。进入2019年,不仅出厂价,连零售价也出现了松动,尤其是一些新品牌,没有历史包袱,直接把顶级的SN价格也打压到100以下。
一些大品牌和电商合作,推出了特价或定制产品,比如昆仑和京东合作的“京保养”,SN Plus 5W-30机油,才98,这可是零售价!这样的价格体系,让中小厂商无利可图。
道达尔还阶段性推出特价产品,把CH-4机油,打压到了220的价位,18L的产品,物流费用就要7块左右,算上其它费用,企业不仅无利可图,甚至可能亏本。
那么,我们是跟风,还是坚守?
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必须有利润,大品牌,东方不亮西方亮,这款产品不赚钱,但其它产品可以赚,而中小润滑油企业,大部分销量都来自柴机油,如果这个领域不能赚钱,为企业造血,就很难坚持下去。
220,不能卖!我们要想方设法的卖到280,途径有很多:
改进包装,比如,我们1L的SN产品,很难卖到50以上,但零公里通过用铝罐包装,把产品卖到了60以上;
增加亮点,可以从节油、长周期、粘度持久、油压稳定等方面,提升内涵;
模糊等级,强调功能、效果,不再凸现强调等级,就像苹果手机一样,不比参数,而是谈体验;
利益推动,学习OV手机的营销理念,设计好流通环节的价差,让每个环节都赚到钱;
形象提升,尤其是终端店面的形象,可以通过门头、内饰、挂板等,让客户信赖你的产品;
证书荣誉,通过证书、荣誉来做背书,或者赛车赞助、活动主办等方式,梳理高大上的形象;
还可以舍弃低端产品,推高等级、高品质的产品,用户体验好,利润也丰厚。
……
企业有了利润,才能提高技术研发,不断优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