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医药行业是好行业,还是差行业

医药行业是好还是坏?我们怎样看待今天的医药行业、怎样看待医药行业今天所处的时代?如何发现、去哪里寻找医药行业的新价值?

当杯子还有半杯水的时候,悲观者说,水只剩不多了,危机来了,心理焦虑忐忑;乐观者说,还有许多水,够用的,出现心理麻痹,导致狼真的来了;客观者说,还有水,不多了,不用惊慌,但需找水。可谓悲观者彷徨,乐观者自满,客观者自在。“大自在”是一种修炼极高的状态。

悲观地看:艰苦的行业,艰难的岁月

悲观者说“这是一个艰难的行业、痛苦的行业、充满风险布满地雷的行业,这是艰难的岁月,好时候已经过去了,或者从来没好过。

一看政策多变。

医药行业是受国家政策影响最大也是最多的行业,偏偏又是一个政策环境极不稳定,令出多门的行业,被政策搞残弄废的企业不在少数,不知何时绝处逢生。

本来是一个做产品的行业,却变成一个寻政策的、做公关的行业,这样的环境,企业怎么能正常成长?然而政策的最大问题出在哪?我认为有三点:“一多、二变、三连续性差”。

二看多头管理。

药监局管药品审批和监管,发改委管价格,人保部管医保目录,卫计委管基本药物、招标、新农合,工商局管商业贿赂,税务局管发票……还有多少衙门,多少规定,多少办法,多少目录?多一个机构就多一个卡,多一个规定就多一道槛。正因为如此,医药企业才要设个政府事务部的专门机构,专职、专人、专业研究国家政策,处理政府事务。

医药行业政府事务水平之高,牵动级别之高令人刮目,而别的行业并没有普遍设立这么专业部门,最多只是做些公关。

三看机制缺陷。

药品回扣哪来的,是以药养医机制逼出来的。医院为什么愿意用贵的药,因为高价药可以为医院创利润,一个经营机构哪有不追求利润之理。何况医院也要盖大楼,也要改善医院条件和员工待遇,而且要想在行业立住脚,要领先别的医院,必须买设备搞竞争。哪来的经费?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医生为什么要拿回扣?收入低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医生也成了个体经营单元,成了一个个利润中心,多开药既能提高个人收益,还能受到医院机制上的鼓励,岂有不开高价药之理。当医院和医生都在市场环境中成为经营者的时候,如果不从机制上、体制上入手解决的话,出多少文件、抓多少人都不会管用。

四看环境复杂。

医药企业管理者,尤其是医药营销人员,不管你专业知识如何,学历水平如何,公关技巧必须过关。每个人都要练成公关大师,从政府人员环节到商业各环节,从总经理公关到三员促销,从医院各领导到药剂科,从医生到护士,从药店店长到店员。多少销售人员心里疲惫、面容憔悴,那个钱不是那么好挣的。

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也没有白天和黑夜,表面风光,内心彷徨。要不是收入还可以,恐怕早就没人干了。

五看鱼龙混杂。

优质企业和劣质企业共同参与不规范、不平等竞争,规则也不保护质量好、信得过的优秀企业,唯低价是取,唯机会是取。在这种不鼓励优秀的潜规则下,谁还愿意苦逼似的熬着呢?

4000多家药企太多了,为什么大家都还能生存?因为有本位主义的政策保护,违法违规成本低,因为有充足的市场机会。现在既不是计划经济的严格管理,也不是市场经济的充分竞争。

六看角色错位。

本来医药企业的责任是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及时”的药品,现在却成为了多方利益的输送者和满足者。为给外部、内部、关联者提供不得已而为之的利益输送,企业家承担着巨大的法律风险,每天躺在刀刃上睡觉。不知道哪天火山爆发,可是要走下去就得干下去,谁知我心痛在哪里?

七看舆论偏颇。

现在做媒体的都知道,哪里最容易引起社会兴奋,哪里最能吸引眼球,哪里是最薄弱地带。有些行业碰不起,也惹不起。而医药行业最能引起社会共鸣,最脆弱,人又软弱,因此最能够获得利益。只要一出问题,马上焦点访谈,新闻播报,大报小报,空中的地面的,各路媒体一起上,以偏概全,以点带面,每次都给行业抹一次黑,每次都把企业打个半死。企业要熬相当长一段日子,要潜伏很长一段时间才敢露头。

苦啊,医药行业,难啊,医药行业!谁知我无限风光的背后,有多少辛酸故事,谁知我成长背后,有多少风霜雨雪!

乐观地看,张开臂膀迎接黄金十年,机会刚刚开始

“有了钱,绝对不搞药了”,“企业被收购了,一定干点别的”,“上市获得资金后发展大健康领域或是其他领域”,好多行业人如是说。

但是没几个真正离开,为何?还是医药行业好啊,其他行业哪有医药行业这么多的机会,这么好的光景啊,去了其它行业就知道了,各有各的苦。纵观资本市场,还是医药这边风景独好。

许多原不是医药行业的企业家,进入后就大干了一把,感慨的说“如果说医药行业难,那其他行业就没法干了”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选择了好行业,要知足和感恩。

中国医药企业赶上了大发展的好时光,虽然道路并不平坦,但是一直前行。没有哪一个行业连续二十年超20%增长的,没有哪一个行业国家投入这么多钱,没有哪一个行业的未来会被如此看好。即使不是你的企业被看好,但是行业前景一片光明。

据统计,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

我做咨询到过很多省份和地区,几乎所有省份都把医药产业确定为省级战略主产业,地区也是如此。全国医药园区建设如雨后春笋,在省会及主要地区都建有医药产业园和开发区,有些都是国家级开发区,领导在政策支持上重视无比,期望无限。

只要说搞生物医药园区,土地不是问题,都是最便宜的地价,地块都是最好的位置。国内外老牌和新兴的基金公司,还有产业投资者、保险、信托机构都在医药行业寻找投资目标,都把资金锁定医药产业。原来还是短期的财务投资,现在已经是以产业投资的长远眼光来做医药行业。

乐观者说,医药行业已经迎来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新医改带动医药市场发展,医药市场发展带动医药行业发展,医药行业发展带动医药企业发展。我们必须抓住此战略机遇期,才能实现企业历史上的大发展。

历史证明,每一个大发展阶段,都会诞生一批优秀企业,哪怕是最困难的阶段都会有强者胜出。困难时期的成功者是弄潮儿,成长时期的成功者是改革家,大发展时期的成功者是时代骄子,是引领行业进步的战略家。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医药行业中,我们不但要坚守,还要快速发展,还要全力出击。就此我特别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坚信医药行业明天会更好。

在十八大召开之后,新医改提到了空前的高度,投资之大、力度之大、重视之大历史空前。纵观医药行业发展三十年历史,没有哪一个阶段能像现在这样,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充满发展机会。我们有理由,也更坚定地相信:未来10年将会出现更多、更好、更重大的新机遇。

第二,中国医药行业进入战略决胜期。

中国医药行业已经从机会竞争期、市场竞争期、政策竞争期、资源竞争期迈进战略决胜期。

即将到来的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是由人口老龄化趋势、国民健康意识空前高涨、宏观经济稳健发展、医疗财政支出逐步提高、医保全覆、规范化行业规则等有利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契机,并将对中国医药行业创新和国际突破产生长远和深刻的影响。

政策促进行业发展,行业带动企业发展,医药行业即将进入大发展的黄金十年,医药企业将获得从未有过的新机会。这一时期必然会被一些医药战略家牢牢把握,抓住发展机遇,成就行业地位,从而深刻影响未来中国医药行业版图。

第三,企业需把握机遇完成历史性大发展。

当前,医药行业处在战略转型、战略升级期,企业在拥有机会的同时,也面临不同程度的发展困惑,虽无生存之忧,但也无大发展之路,遇到了成长极限的瓶颈。因此企业需要平衡好“内部和外部”,处理好“规模与利润、速度与质量、短期和长期、战略与战术、目标与路径”的关系。在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内组合多种成功要素,实施战略转型、战略升级,完成企业历史性突破,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虽然,医药企业都不缺钱,日子还都过得去,但是经营有好有坏;虽说竞争激烈,但基本都在前行,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生存空间和发展模式。可为什么大家感觉压力大了、市场难了、增长慢了?主要是不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行业机会多了,自己机会少了,抓机会的能力差了。

客观的看,行业是春天,企业过冬天。

行业是春天,企业过冬天,也许是一个较为准确的描述。国家的各种政策使许多企业不适应,但正是这些政策,起到了淘汰和规范的作用。

新版GMP通过率很低,还有相当多的企业要熬过去:“不改过不去,要改没经费,改了产品也没竞争力”。降价和招投标这两个硬办法倍受争议,但还会继续。大家都知道这也许不是一个好办法,但不知道好办法在哪里,知道了也未必行得通。我们也期待新一届政府按市场规律办事,简政放权,把能交给市场办的就交给市场办。我们期待政府对医药行业的政策管理也能进步,出台更合理、更有效的政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一次大洗牌,也是对企业生存能力的考验,是否能在优胜劣汰中胜出的考验。

医药企业的日子的确过得不轻松,依靠政策红利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依靠商业手段残酷竞争模式也让企业遍体鳞伤,外部舆论压力铺天盖地。大家为了生存发展都放手一搏,看谁能经住考验,突破发展瓶颈,抓住这5-10年的机遇;看谁在产业调整、布局定格之前,实现历史性大发展,打造史上规模最大、利润最高、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最强的5-10年。

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美国、日本、欧洲的医药行业也都经历过。优秀企业不怕变化,变化才有新机会;优秀企业也不怕调整,行业净化了、规范了,反而对大企业和规范企业有利。

所以,要以平常心和客观的心态去对待,既不抱怨环境,坐井观天,也不消极等待,坐以待毙。首先要先从思想上革命,抛弃幻想,积极变革,用二次创业的精神鼓舞所有奋进的人,用新时期的新要求、新办法解决发展中的新难题;再从战略上变,设置合理战略目标,寻求转型升级新途径,着力解决制约公司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也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只有自己改变了,强大了才不能被击败。我建议从现在开始,有想法的企业少抱怨多干事,多干事少等待。下一次成功辉煌从开拓新思路、制定新战略、建立新目标、塑造新形象、探索新模式、开辟新路径、打造新速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