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二层觉知:稽核团队的建立

(一)变革前的问题

:第二层觉知是稽核团队的建立。通过调研,我们发现XN企业变革以前的问题:第一,由各级领导进行工作执行的检查,由于检查面广、精力不够,很多时候没有真正检查到事情的细节,而更多地注重结果。

:如果原来欧博稽核部经理不是你而由我亲自来做,表面上看效果会更好,因为是老板亲自抓,但是有用吗?四十几个项目我怎么可能把每件事情都了解到?所以,表面上领导做检查非常好,因为他有权威,查到问题好解决。但实际上由于他精力不够,甚至有时候由于了解不到更多的细节问题,下面的人有可能蒙他。因为领导下面的人对领导还是有恐惧感的,甚至他就做假来蒙领导。所以,如果只靠领导来检查,检查往往就流于形式。

:第二,变革前,很多事情要老板亲自抓才能执行到位,其他人没有那么高的权威。

:权威是够了,但是事情他根本就不知道,要权威来干吗?

:第三,在抓执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认同的现象,管理人员经常有“老板很看得起我,你一个主管能拿我怎么样”的想法。成立稽核部以后,我们也担心不认同稽核员的工作权威不被认同。

:领导当然要做检查,但只靠领导检查甚至只靠老板做检查是非常糟糕的。对员工来说,假如他有一件事没做好被老板知道了,就会担心老板对他有一个负面评价,担心老板不会就事论事。而老板查到这件事往往不会只局限于这件事,他总要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人是吊儿郎当的,而那个人是非常认真的。他总是要有一个主观的评价。

被检查的人会这样,检查的人也会这样,这就很容易引发大的矛盾。小事容易变大事,这是领导直接检查经常会发生的事。

要频繁地检查,要避免检查时产生冲突升级,我们要怎么办呢?不能完全依赖老板或者老总检查,查多了员工肯定走了,得专门成立只查事不管人的部门。这个部门只检查事情,对人不一定有处罚权,也不能动不动对人进行整体评价,只能就事论事。设这样一个部门,设立这样一个岗位,招这样一批人来,真的能让大家更加专注事情。

:大家的关注点就回到事情上去了。

(二)变革后的做法

:针对领导进行检查且凭感觉的问题,项目组成立稽核部门,并明确以执行率数据替代对执行力的感觉评价。

:执行率就是数据,就像你刚才说的,我查你10次,你有8次执行,2次没执行,这就有了一个比例。而执行力只能用高、低、不错来表示,什么叫执行力高?什么叫执行力低?多高才算高?没有80%执行力这种说法,就算有这种说法也是瞎说。

:针对执行人员的权威问题,项目组进行架构的调整,将稽核部放在总裁办内,直接由总裁领导,但是日常的工作由总裁助理来负责,总裁助理相当于整个稽核部的负责人。

:把稽核部的级别放得比较高,稽核部的级别一定要放得比较高。

:对,让所有人知道稽核部是代表总经理、老板对下面的事情进行检查和了解。图5-4是组织架构图。

图5-4 组织架构图

:从图7-4大家可以看到,稽核部处在总经理的下面。

:说实话,稽核部的位置好像很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实际上它和常规部门,如人事行政部、市场营销部、技术部都是平级的,和这些部门是平行部门。

只是它的位置比较特殊、重要,就像过去的钦差大臣一样。钦差大臣可以是七品芝麻官,甚至也可以是九品芝麻官,但他可以查一品、二品官员的事。为什么?他直接对皇上负责,所以没有必要把他的级别定得很高。但他的身份要搞特殊。为什么要身份搞特殊?

:因为这牵涉权威的问题。把稽核部的身份搞特殊有两个目的:第一,它代表老板了解和检查事情,稽核部把了解到的所有事情都直接跟老板汇报;第二,让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明白稽核部来检查,不是稽核部想怎样,而是公司或者老板要求来的。

:这跟有些企业的做法有点不一样。有些老板表面上好像下面的人他谁都不管,但实际上他会经常安排一些清洁工盯梢。这些人可能和他沾亲带故,也可能跟他几十年了。清洁工一边抹桌子,一边用眼睛不断地瞟着管理人员,看他怎么做事。清洁工有时候会劝那些管理人员:“你们不要太厉害,要不然会很快走。”有些管理人员还奇怪这个清洁工干嘛这样说,他们不知道这人是老板安插在他们身边的特工。

我觉得这种特务式的管理很糟糕,要了解情况,就明目张胆地去。安排人私下了解会营造一种气氛:人人岌岌可危,人人担心周围是不是有一双眼睛盯着自己。检查人是正常的,干吗要这样做?要搞阳谋不要搞阴谋。所以,设立稽核部其实就是让员工知道他们的工作要受到监控,老板要知情,我们是明着来检查的。做得好,不怕稽核部知道;做得不好,稽核部就要知道,这好过用特殊关系的人盯梢。

:特务式管理会让大家的心思不在事情上。

:说实话,就企业的管理层级来说,如果所有的信息都是一层一层传递上去的,那到了老板那边还有几句是真话就不知道了,所以企业必须要设立稽核部。

稽核部要上通天、下通地。上通天,上面就是老板或老总,是企业实际的负责人;下通地,可以直接查到车间,查到工人身上。上通天、下通地,打破了层级管理造成的信息层层过滤。

实际上管理的好坏和管理中层有很大关系。中层管理做得好,企业的整体管理就好;中层管理做得差,企业的整体管理就差。很多企业上面的指令被中层管理者(部门)堵住下不去,下面的情况被中层管理者(部门)堵住上不来。中层管理者(部门)处于一种垄断地位,把信息垄断了。所以我们要通过稽核部打破层级,这其实是提高执行力的有效方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式。

:接下来就是抓执行人员的认同问题,我们也担心稽核部成立之后下面的人不认同。

针对执行人员不认同的问题,项目组展开了稽核竞聘,大家一起来选稽核员,由总裁、副总裁、各部门负责人和老师共同担任评委,选出大家都认同的稽核员。竞聘会点评发言时老师和总裁均指出,稽核员是大家选出来的,大家必须无条件地支持稽核员工作,在工作中遇到人的问题你们必须要出面解决。

:选稽核员要通过公开竞聘,要不然大家就会觉得这些人是老板指定的人,大家内心就会有抵触了。

:图5-5是稽核竞聘会的照片。稽核竞聘结束后,各部门负责人和稽核员一起照相,以此证明稽核员都是他们自己选出来的。

图5-5 稽核竞聘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