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 | 将 | |
财务之别 | 分钱 | 聚钱 |
13.1帅要学会分钱
有一句话叫做:“做对事、选对人、分对钱”;做对事,就是要选择好的方向,选对人,就是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要选择合适的人才。分对钱,一个企业的核心就在于是否能把钱分好,俗话说:“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分钱,我有一句名言:“营销的本质是产品,产品的本质是价格,价格的本质是价值,价值的本质是价值链分配”。企业实际上就是一个价值分配体,企业本质上就是一个价值链,只有各个链条上价值平衡,这个组织才能够形成合力,这个链条才能不断裂,其中一个链条上价值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导致链条的崩塌。消费者的价值得不到满足,消费者不卖企业的产品,企业的价值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端的价值得不到满足,产品就堆在仓库里,营销人员的价值得不到满足,公司的销售就难以提升和突破。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企业就是一个价值分配体,企业的一般手就是要做好整个价值链的分配,只有做好整个价值链的分配,才能聚焦不同的人。
段永平的分钱之道:1995年,段永平在东莞创立步步高。最原始的创始团队有6人,陈明永、沈炜、黄一禾等都是跟随他离开怡华集团的元老。2001年,步步高拆分股权,成立了三家相对独立的公司。在董事长段永平的牵头下,出资3000万成立了OPPO品牌,陈明永成了OPPO的CEO。vivo则是步步高通信负责人沈炜2011年成立的品牌,这两家公司既有共同的基因,又是竞争关系。段永平拆分公司是为了“退休”做准备。2002年,他移居美国开始了“垂帘听政”的生活。步步高草创时期,几乎所有中高层都入了股。许多人没有钱,段永平身子借钱给下属来买股份。他这种“杯酒送兵权”的做法甚至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老板不占太多股权,中高层和员工大量持股。他这种企业传承的精神也传递给了OPPO、vivo。OV兄弟也很好的继承了段永平企业管理的基因,逐渐进化成中国最赚钱的手机。
对企业家而言,既然分好钱是聚人的基础。如何才能分好钱呢?有没有公认的分钱标准?一般来说,我们都会提出一些几乎全世界都通行的原则,比如:公平、公正、公开,按劳取酬,奖勤罚懒,业绩导向,等等的。可是这些原则落实起来真的很难,因为具体的标准难定,因此,薪酬设计才变成了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技术和艺术。
既然分钱的标准很难,那为什么有的分法非常有效、有的分法非常糟糕呢?笔者仔细研究相关案例,总结了很多人(包括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我觉得,分钱的标准不是“应该”分多少,而是你“想”分给别人多少。
我们通常会遇到“应该如何分”的问题,可是“应该”其实是个很主观的词,对方觉得你应该先让步,你觉得对方先让步,如果都不让步呢?那不就就打起来了吗?要想不打起来,必须有一个先让步,这就不是应该不应该让的问题,而是你的目标是什么,是你想让步了。要不然,你就突不破经济学中的“囚徒困境”。这就是当时冯仑在提到当时如何分家的“江湖分法”,也是当年马云把很多股份分给一起创业的同伴们的原因。
也就是这个著名的博弈情景其实是个心理问题,是个“感觉”问题。我在讲关于薪酬问题的时候常常强调“感觉公平”而不是空洞的“公平”。
可见,物质需求属于经济学范畴,但本质上是心理需求,多少是多,多少是少,不是个绝对的客观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需求。
所谓吃亏是福,就是应该自己得到的给了别人,自己吃亏了,让别人占到便宜了。分钱没有绝对的公平合理,一般都对自己的获得或失去更加关注、更加敏感,因此,当你把自己应该得到的部分给了别人的时候,别人才可能更感到公平、合理,才能聚在你的身边,如果你总是按照你心中的“应该”标准分财,恐怕问题就来了,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般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贡献,低估别人的贡献,因为他看不到别人具体做了什么,可是对自己做了什么是一清二楚的。组织的领导者要考虑人们的这种心理状态,似乎我比较辛苦,多拿一些、多享受一些是完全合理的,但别忘了,你是分钱的人,你首先考虑的是别人对你做法的心理承受。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有句名言:一件事的真相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人们对这件事的解读。其实,分钱就是一件典型的这类事情,事关所有相关者的心理感受。
当一个员工看到老板开着奔驰呼啦啦跑过的时候,如果他的工资已经拖欠了好几天了,他会什么感受?可能这个老板正开着奔驰着急着筹钱呢!可是,谁知道你在干什么,也没有兴趣知道你干什么,只是看到你开着奔驰来回跑他没有工资。因此,领导者要非常留意并在意大家的金钱感受,把分钱当成一件满足心理感受的活儿,多研究员工的心理感受、多研究分钱过程利益相关者的心理过程。
2006年前后,国内一家大型咨询公司发生裂变,四个高级合伙人各领一批人成立了四个独立的咨询公司,要说起这个合伙人既是管理咨询界的元老级人物,而且个个能力超强,更重要的是看起来还比较互补,有做投资出来的,有善于大策划的,有对人力资源熟悉的,还有对组织建设拥有开创性观点的,搭配多好,当年可谓叱咤风云,令人羡慕,甚至连他们自己都觉得咨询领域无人能敌。可是,为什么熟悉制度规则、看起来犹如黄金组合的聪明人们却不能成就一个公司的伟业呢?原因可能有种种,物质利益分配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根本,每个人可能都觉得自己的贡献最大,都觉得自己对公司付出的太多,谁也说服不了谁,心理越来越不平衡。崩盘变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如果假设,想当老大的人把更多的利益分给其他兄弟呢?情况是不是有所改观?这不敢妄加猜测,但是在利益的问题上谁也不让步,只能分家过日子吧
看来,分钱要考虑的第一要素还不是客观的绝对公平,而是让人有公平的感觉,分钱满足的更多的是心理需求。分钱的过程是一个很强的技术活儿,更是一个对人的心理不断研究揣摩并进行针对性满足的过程,艺术性很强。搞不好,一个看起来很好的分钱制度就不被人接受或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