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文件××-03-11冲压模具保养、维修规程

冲压模具保养、维修规程

1.目的

确保冲压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模具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保证产品质量、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生产车间所有的冷冲压模具。

3.职责

3.1 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模具的保养和模具的计划维修;

3.2 模具操作人员负责模具的日常保养;

3.3 维修车间负责模具的定期保养;

3.4 模具制造公司负责模具的维修。

4.日常保养

模具的日常保养由操作工人实施,模具维修人员确认,保养周期为:1次/批;制件完成后由模具操作者对模具在生产中的状况、首末件及过程制件质量、保养实施情况及维修情况在《模具日常保养记录》表中作相关记录,作为模具是否需要维修的依据。

4.1 日常保养内容:

4.1.1 模具使用前的检查

(1)检查模具的标识是否完好清晰,对照工艺文件检查所使用的模具是否正确。

(2)检查模具是否完整、凸凹模是否有裂纹、是否有磕碰、变形、可见部分的螺钉是否有松动,刃口是否锋利等。

(3)检查上、下模板及工作台面是否清洁干净、导柱导套间是否有润滑油。

(4)检查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否与工艺文件一致,防止因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损坏模具和设备。

(5)检查所使用的机床是否与模具相配备合理。

(6)检查模具在机床上是安装是否正确,上、下模压板螺栓是否紧固。

4.1.2 模具使用过程中的检查

(1)模具在调整开机前,检查模具内外有无异物、刃口固定螺钉有无松动、所用的板料是否干净、清洁。

(2)检查操作现场有无异物、地面是否整洁、周围应无影响安全操作的因素。

(3)液压机上的成形模具要调整好压件力、压料力,导向销是否正确、齐全。

(4)模具在试制后的首件按样件检查,由质检员判断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

(5)模具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定时对模具的工作件表面及活动配合面进行表面润滑,及时清理废料。

(6)在工作中,要随时检查模具工作状态,发现异常现象要立即停机,通知带班组长确定处理方案。

4.1.3 模具使用后的检查

(1)模具在使用后,利用机床打开模具型腔,使用工具顶住机床上滑块,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清理型腔、检查型腔型面是否损坏、导柱导套是否松动,检查压料、退料机构及刃口是否完好,检查定位件是否正确可靠,检查可见紧固件有无松动;在导滑和工作表面涂油。

(2)清理模具安装面并涂油防锈。

(3)将模具从机床上卸下,吊运时应物妥、慢起慢放。

(4)车架纵梁成形模具在换模块时,应清理模座型腔内的工作面,检查模座型腔、刃口、调整块有无损坏,拆下的模块应按序轻轻放置在指定位置,擦拭并涂油防锈。

(5)选取在模具要停止使用后的未件进行全面检查。

(6)检查完成后将模具的技术状态填写在《模具日常保养记录》表上,状态合格的及时完整地送入指定的存放地点,不合格的送模具维修车间。

5.定期保养

模具的定期保养由车间负责。

定期保养是根据模具的技术状态情况进行检修保养,以保持模具精度及工作性能处于良好的状态。模具保养周期是一周为一个月,保养的内容是打防锈油,保养人是生产部技术人员。

5.1 模具定期保养内容:

(1)检查上一批未件形状及表面质量有无明显缺陷,是否符合图样要求。

(2)清理模具表面、型腔内的油污;清洗导柱、导套、压边圈、导轨、上下模刃口上的油污。

(3)检查紧固、定位部件状况并对损坏部分进行修理更换、松动部分进行紧固。

(4)检查拉延、成形、压料面是否磨损,并对磨损部位进行修磨。

(5)检查压料、卸料部件,对损坏部分进行维修、更换。

(6)检查导向机构,对损坏部分进行维修、更换。

(7)检查平时不可见部位是否有部件存在裂纹、疲劳损坏、磨损、紧固件松动等失效形式,修复或更换。

(8)检查冲头、刃口等磨损状况,并对磨损部位修磨、更换。

(9)检查模板、模架磨损、变形状况,并对其修复、更换。

(10)检查凸、凹模间隙、调整板、退料板等磨损状况,并对其修复、更换。

(11)对修复的模具的滑导部位加注新鲜干净的润滑油,型腔及其他部位涂防锈油。

6.模具的维修

模具维修须经车间模具管理专职人员和工艺人员共同确认,交由模具制造公司维修,填写在《模具履历表》上。

7.模具的管理

模具的设计、制造、验证、使用、年度维修计划、报废及其他本文件未及内容均按《生产设备管理程序》执行。针对汽车产品模具的寿命管理由车间管理人员填写在《模具履历表》上,每生产10万PCS要对模具进行全面检查,如有异常要及时申请维修。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