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分享会并非是任务导向型会议,而是过程导向型会议(并非突发事件导致的,类似于例会)。它在企业中应该定期、持续进行。总结分享会的召集人需要以系统思维进行规划,即提前思考从哪几个角度明确会议主题,并提前甄选提案人。
总结分享会的主题大致分为四类:
- 真正先进的业界最佳实践或者惨痛的失败案例。
- 某些不见得非常典型、但却引起众多反响的项目和事件。
- 争议性人物或争议性事件。
- 对企业影响比较大的问题。
会议如果要开得好,围绕这四类主题,会议召集人需要提前甄选提案人。选定的提案人负责围绕主题撰写提案内容并负责进行分享。总结分享会的提案人不在“三一会议法”的三个角色之中,但是,在总结分享会中,他(她)是毫无疑问的主角之一。提案人需要将项目工作(部门工作)经验中的精华、重要的教训、事件的过程、自身的思考等内容通过认真思考撰写出来,并准备可以提前下发的会议材料。会议召集人在选择提案人时需要注意,如果是多个提案人,彼此之间不能水平相差过大。
美国畅销书作家卡斯卡特(Thomas Cathcart)写了一本名为《电车难题》65的书,它围绕一起美国电车“英雄”被控杀人案,由控方、辩方、教授(教批判性思维)、心理学家、地区主教、电台普通人、法官、陪审团等各色人等分别发表意见,而且都谈得很精彩、引人入胜。这与总结分享会的组织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总结分享会开始之前,会议召集人、主持人、提案人、记录人需要开准备会,讨论提案分享内容和其他事宜。主持人作为专家66,需要仔细阅读提案人的分享材料并提出修改意见,并明确每个提案的发言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在会议开始前,总结分享会的相关资料(包括提案的背景资料)应该发到报名参会者的手中,要求参会者仔细阅读并思考相关问题,如有问题可以在会上准备好提问和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