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价格调整的时机

营销管理学认为:一次成功的提价能带来巨大的利润。比如,如果公司的销售利润率是3%,在销量不变的情况下,提价1%将使利润增加33%。

调味品行业整体来讲,利润不是很高,如果原材料涨价的话,企业就会想到要涨价了,但是涨价对于企业来讲,是好事,也是坏事。很多企业,因为涨价而获得发展,有的企业,生意则因为涨价而一落千丈。

一、涨价的时机

(1)因为原材料涨价,全行业主要厂商差不多都已经计划涨价。

(2)产品需要进行升级换代。

二、涨价的败因

涨价失败的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点:

(1)涨幅过大。

就调味品而言,规律是涨价7%左右会比较安全,一次涨价10%以上比较危险;一次涨价超过25%的话,销量可能会下跌50%。

(2)渠道成员抵制。

经销商联合抵制厂家涨价。例如桂林某调味品企业在给经销商下达涨价通知之后,杭州某经销商联合全国16家经销商共同签名,联合抵制涨价。

(3)涨价前走漏风声。

涨价前走漏风声之后,会造成经销商在涨价前过多地囤货,囤货之后,一两个月不进货,极易造成厂家的涨价失败。

三、涨价的方法

(1)促销法:通过促销方式减缓经销商的抵触情绪。例如涨价10%,同时给5%的促销力度,分几个月进行,之后就不再做促销。

(2)掺和法:下通知给经销商,X产品要涨价了,允许经销商在进货的时候,享受10%原价购货并且货物不限购。

四、修复价格体系

当市场价格体系发生大的改变的时候,通常情况下,要尽可能快地采取紧急措施。

通常情况下,混乱的区域市场价格体系,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通常有如下两种情况:

(1)区域间的冲货 要协调目标区域的经销商,制定强硬措施来解决,抓住马上处理。

(2)赠品造成的:湖南的有一个企业就走过这个阶段,新产品一上市,就赠送给批发零售渠道,结果渠道不知道这个产品到底应该卖多少钱,就自己定价,当然市场价格体系就一团糟。

五、最佳定价原则

很多新推出来的调味品品牌,一上市的时候,定价非常之高,造成一开始就没有竞争力。这种情况通常是外行进入调味品行业,想通过高价来打造一个可以和李锦记等一线品牌竞争的形象,设想是高价格,高促销,可是实际上根本行不通。

海天、李锦记的价格优势是通过经年累月的品质、宣传、网络所积累起来的,如果他们是新企业,以这样的价格打市场,恐怕会死得很惨。

国内有一家我很熟悉的厂,是二线品牌,在国内七个省有销售,销量也基本处在稳中有升的阶段。然而上一年突然把价格上调了,涨了10%左右,涨过后的价位已经与大品类的第一品牌接近了,有的品种更是超过了第一品牌的价格,我马上感觉大事不妙,果不其然,涨后的第二年,销售额急剧下滑,公司赶紧调价,也挽不回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心,一个好好的企业,就这样半死不活,市场丢了一半。

问起涨价的原因,结果是生产成本比较高,原料成本涨了,因此要涨价,钱来自市场,这不错,但是一味向市场索取,这就有极大的问题。

原料成本涨价了,但是为什么大多数行业里的企业不涨价?作为二级品牌,托得起大势吗?大品牌不涨,是因为他们想办法把涨价的压力给消化掉,如果自己傻乎乎地做价格标把,对方能不趁机接管你的市场吗?

调味品行业的每一次洗牌,几乎都是在价格出现变化时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