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越分化越美丽;越融合越专业

“做超市找死,不做超市等死”是KA时代的一句偈语,正确与否勿需论证,鞋子是否合适只有脚知道。如果说2010年以前称谓KA时代,时至今日称之为后KA时代也无不可。

“SKU、位置、陈列、库存、促销、宣传、活动、客情”等这些日化品牌玩商超的基本套路元素依然如昔,只不过有人玩死有人玩活;有的先火后衰一如霸王,有的先弱后强正如丹姿。

后KA时代,日化品类涵盖护肤品、个人护理产品与家居清洁用品,在陈列上出现“分化与融合”两个特征。分化是指品牌上的集中专项陈列,表现在“护肤品专柜化与家居清洁产品百货化”两个方面。融合是指品类的综合,陈列以品类为核心,弱化单个品牌独立性。举个例子“玉兰油手霜”会同时在专柜中推荐售卖与手霜柜台中自动售卖,自然形成同一商品的多点陈列。

(一)护肤品专柜化

当跨国品牌玉兰油、旁氏、卡尼尔、妮维雅、可伶可俐等在百货专柜沦为配角地位后,自上而下进军超市是自然的结果,但是又不甘心同本土品牌丁家宜、相宜本草、百雀羚、丽纯比肩而立。为了突出品牌形象,以专业“背柜”形式并排在一起陈列到主要通道位置,就像在一个连片的居民楼单开一排别墅一样彰显富贵与特性。   

顾客也就逐渐习惯了这个阵营的分化,超市普通柜台销售多为单价50元以下的产品,品牌背柜售卖上百元的产品。这种玩法,本土品牌丹姿与卡姿兰跟随的最为成功,自然堂与法兰琳卡也在努力涌进。甚至后来巴黎欧莱雅、羽西也放下身段,纷纷在沃尔玛、大润发洗化区设立背柜,来跟玉兰油、丹姿抢饭吃。

(二)家居清洁产品百货化

按照近似原则,清洗抽油烟机的重油污应该在洗化区陈列,但是按照顾客购买习惯,家居清洁用品与日用百货贴近陈列更加有助于消费者选择购买。

在营销推广上,护肤品与个人护理产品偏重于性价比优惠推广。而家居清洁偏重于产品性能告知,与拖把、保鲜膜一样将产品说清楚就可以了,因此,将家居清洁产品划到百货,以消费者便利性为核心进行定性运作是不无道理的。

(三)品类第一,品牌第二

提倡“零打扰”服务,将选择权归还消费者,减少品牌商销售员诱销与误导顾客选择是后KA时代的趋势。无论厂家销售员还是KA零售商理货员,其功能不是卖货,而是帮助协助服务顾客购买商品。厂家销售员的主要工作手段必须从“促销员”到“导购员”进行功能性结构式的提升。

在商品陈列上,完全打破各个单一品牌这种陈列模式,完全按照各个品种品类进行规划,从品种上进行融合,分割成护手霜、洗手液、儿童护理、男士护理等一个个集中区域陈列,从而方便顾客对比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