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签都穿不烂的袜子
曾经有一个时期,坐过火车的人都知道,火车上售货员乐于推销的产品是那个怎么搞都搞不破的袜子。有的车上卖20元3双、有的车上卖10块钱2双。
那个售货员用个竹签、铁钎什么的在袜子上横着穿、竖着拽都不烂,一次次的在乘客面前演示,嘴里还不停嘟囔着。乘客们纷纷用自己的人民币来实验这个“钢丝”袜子。
2.万能的胶棒
还有一个时期,坐火车的朋友们发现一个塑料圆柱形状的胶棒风靡列车,几乎只要你坐车就能见到列车售货员进行现场推销。
只要用火一烤,将胶棒烤化就可以哪儿坏粘哪儿。陶瓷瓦罐、铁盆、玻璃碎片,只要是坏了的东西都能黏贴上,而且售货员的操作手法极其纯熟。于是乎,家里面免不了有盆盆罐罐的乘客们也开始纷纷入手。
3.治百病的膏药
曾经又有一个时期,一贴神奇的膏药悄然火爆于列车之上。在列车销售人员的描述下基本可以做到哪儿疼贴哪儿,包治百病。
只要你有腰酸、背痛腿抽筋的毛病都可以贴,贴了以后一口气上8楼都不费劲。于是乎,有相当一部分上了年纪的乘客纷纷进行尝试。
碎片整理总结:我相信,我的这些在列车营销上的记忆碎片也能唤起你对列车营销的一点点回忆和感慨,也许能触动你内心深处营销的神经。列车营销的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营销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乘客的消费心理(猎奇的心理)。这些商品在列车营销人员的思维下被找到了种种独特的卖点和功能,标准化的说辞和现场娴熟的使用模拟,以及特殊功能演示,深深地勾起了乘客的兴趣点。在你有了兴趣点后,列车销售员马上将其推销的产品放到你手中,让你近距离进行产品体验,享受兴趣。于是,一部分兴趣点较高的乘客成了实际消费者,进行现场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