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曲线”,也称为熟练曲线,是指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用来表示单台(件)产品工时的消耗和连续累计产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变化曲线。随着累计产量的增加,意味着操作者生产制造熟练程度的提高,产品单台(件)工时消耗必然呈现下降趋势,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工时递减的函数曲线。
20世纪3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莱特(T.P.Wright) 博士首先在航空科学期刊上提出了学习曲线。波音公司发现,每一架飞机的工时消耗在前一架飞机制造完后都会有所下降,而且还是以一个可预测的比例下降,从生产第一架飞机开始,累计产量每增加一倍,工时下降约20%。工人逐渐学会了怎样更快地工作,更少误操作及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直到他们达到最大的生产率为止,这就是知识学习的掌握的直接结果。由此他们得出如下普遍认识:
(1)完成一项作业或某种产品的工时消耗,随着生产重复程度提高而逐渐减少。
(2)单台(件)产品工时消耗按一定递减率(学习率)随累计产量增加而降低,呈指数函数关系。
(3)产品工时消耗的递减率(学习率)与产品的结构、制造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及企业的生产组织技术相联系,各种产品都有其特定的学习递减率,因而也各有其特定的学习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