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经济指的是区别于传统“朝九晚五”,时间短、灵活的工作形式,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零工经济是共享经济一种重要的组成形式,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新型分配形式。零工经济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职业者构成的经济领域,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主要包括群体工作和经应用程序接洽的按需工作两种形式。“零工经济”这种新业态正席卷全球。数据显示,在美国和欧洲,有10%~15%的适龄工作人口通过打“零工”谋生,还有10%~15%的人把打“零工”作为主业之外的副业,实际参与人数超过1.6亿人。2021年,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中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2亿人左右。
零工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学会接受并推动组织各层面接受零工经济趋势。首先,零工经济的蓬勃发展必然会影响组织的劳动力来源,如果一味抗拒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追求稳定性,只会让组织的用工处于困境。与其一成不变抵抗新事物,不如学会和新事物融合,发挥更大的价值。面对灵活就业从业人员的规模越来越大, 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就着手盘点组织内的各类岗位,识别合适转变使用灵活就业从业人员的岗位,并从各维度考虑匹配的机制变更。其次,反向对业务提出要求,从设备、技术等升级上实现减少基础劳动力的数量,应对普通劳动力减少的问题。
在组织考虑使用灵活就业从业人员的岗位时需要充分考虑用工安全和保密性问题。灵活就业从业人员的流动性一定是更高于常规劳动力的。在这种高流动性下,制造业的岗位本身需要做更多的安全管理,如何将用工安全培训用更快更好的方式达成,是需要持续探讨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结合考虑法律法规层面随着零工经济的发展而做变化。高流动性也为组织尤其是高新科技类企业的保密性带来挑战,这方面的内容可以从IT硬件、软件做不断的升级为基础,搭建组织的信息安全体系,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保驾护航。
组织的未来,不管是各类人力资源业务的更新、组织科技感的打造、IT技术的使用,还是现在已经到来,未来将蓬勃发展的零工经济,无疑都是日常重复、枯燥的工作与时代发展、组织发展之间的冲突。一切组织建设都是为了业绩结果好的,业绩结果好了组织肯定不差,但是业绩不好了组织肯定是不好的,组织好了也许业绩不一定好,需要机遇。总之组织的冲突等说多了都没用,就是要贡献业绩,因此当下引领未来各类操作,都需要以提升人均效能为出发点进行设计、推动和落地。
致谢
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从提笔到终稿,以及编印,我得到了亲朋好友的帮助,要感谢的人太多,在此无法一一列举。但是我要特别感谢一些人,感谢他们在我的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帮助、支持和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专业精神。
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不仅赋予、成就了我的价值观,还帮我处理了日常生活的琐碎事情,解放了我,让我安心工作,并最终写成此书。
感谢我的先生,他总是默默支持我的工作与发展。他不仅关键时刻帮我出谋划策,还全权处理了孩子读书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各项事务,让我轻装上阵,不仅成就了事业,还让我顺利完成此书的编写。
感谢我的搭档张梦和钟淑芬,我们用项目管理的方法论共同完成了此书的创作,而且我们实践了三人小组的有效性及团队补位的重要性。两位搭档不仅在写作上给予我具体的指导意见,很多地方优秀的文字描述都离不开她们的润色与调整。
我的工作、生活中涉及太多的天赐材料员工,在此无法全部列出,每当我描述一个故事时,故事里的“我”往往是“我们”,感谢我的同事提供的宝贵经验。
感谢我的老板徐金富先生,他不仅是个好上司,还是一位高级赋能的人生导师,尤其是核心高管团队的打造实践离不开他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我想再找不到比他更好的良师益友了。
感谢刘善仕教授为本书作序,刘教授循循善诱,引导我在组织建设与发展方面更好地提升与迭代。我将他的鼓励与教导视为未来前进道路上的灵丹妙药。
感谢齐晓峰老师为本书作序,齐老师不断地鼓励我、指导我,给我分享、传授组织发展的宝贵经验,让我实践了非常多的组织发展理论。
感谢这一路陪伴我学习的各位专家、学者,不断给我提供思路及问题处理的技巧、招数,让我越来越得心应手。感谢为本书做推荐的康至军先生、邹标先生及郑卫琴先生。
最后,感谢博瑞森图书公司董事长张本心、编辑李俊丽为本书出版付出的劳动和努力。感谢广大读者朋友对我的厚爱。
黄娜
2022年6月20日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