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业务多种多样,从企业间业务的相似性角度来区分,可以分为标准的业务与独特的业务。通俗来说,标准的业务就是:在大部分企业中,做法都差不多。比如财务记账,都必须按税务局要求来记账,不管什么企业;独特的业务就是:虽然都是同样工作,但具体做法都不一样。比如,大客户公关,有的企业招聘成熟销售人员,靠其个人的人脉关系做公关;有的企业招聘年轻漂亮的女业务员,靠异性的吸引和营造融洽的关系来做公关;有的企业通过标准化的话术培训来做公关等等。
相应的,既然标准化的业务大部分企业的做法都相似,所以人才的通用性就很强:一个出纳员,在所有企业的工作方式都几乎一样,换工作后,不需要特别培训就很快能上手。大客户公关就不同了,原来的工作方式与新企业完全不同,来了之后,原来的经验可能都用不上,还要重新学习和适应。
因此,标准化的业务需要标准化的人才,独特的业务需要定制化的人才。如图10-1所示。
图10-1 区分标准化的业务与独特的业务
为什么要区分这些呢?
因为民营中小企业人才短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分析清楚这个问题:抛开别的原因,民营中小企业独特的业务占比例较大,这导致定制化人才的需求多。但定制化人才是很难找到的,基本需要自己培养,所以人才会短缺,所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会这么困难!
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人才短缺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清楚了,两个思路:要么让自己的业务尽量标准化,这样就可以直接招聘市场上的标准化人才;要么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不再指望从市场上找到现成的。具体怎么选择是企业自己的事情。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没必要搞这么复杂!让企业的业务全都标准化不就行了?为什么要迁就那些落后的商业模式?企业应该彻底改变,适应最新的管理思想!
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企业放弃原有的业务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难道原来的市场和竞争力都要放弃吗?再进一步,你怎么知道现在还很稚嫩的商业模式不是未来的主流?现在的标准化业务在它产生之初,哪个不是另类?如果大家都标准化了,商业模式还怎么创新?社会还怎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