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再林
长期从事中西哲学比较、中国哲学的现代阐释的研究,并为中国大陆“中国哲学身体维度”研究的开创者。 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西北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东西方哲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罗耀拉大学兼职教授, 台湾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台湾元智大学“国科委”立项客座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身体哲学分会主席,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哲学》杂志编委。 代表著作:《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身道研究》《中西哲学的歧异与会通》《治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车过麻城 再晤李贽》等。
专家著作
  1. 中国哲学研究的身体维度
  2. “身体转向”是二十世纪哲学的一个指标,中国哲学有很强的工夫论传统,也有颇具中国特色的身体观。本书从“身体”概念的角度探讨中国哲学,论文作者来自两岸三地,全书共十七篇,分成四个部分:(一)身体与伦理、(二)体感与体知、(三)身体与语文、(四)前瞻与反思,全面性地反思了中国身体哲学在当代的处境。相较于当代新儒家强调天道性命相通的主体性哲学,本论文集注重道德感受与伦理实践的身体依据,全书显示一种新的具体哲学的走向。
  3. ¥99.80
    识干家自营
  1. 车过麻城,再晤李贽
  2. 本书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对中国晚明时代最为伟大的思想家李贽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全新的梳理和发掘,系统全面而又简明扼要地展示了李贽独到的学术眼力和超拔的理论建树。 本书不仅在基本出发点、思维方式和研究模式方面有比较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也由此而突出揭示了以往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特别是李贽研究所忽略的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方面,比如李贽名为反儒实为尊儒,为“名教”正 “名”,认为真正的“好名”稀世难找。 本书尝试用游记文学体的方式进行写作,融情于景、夹叙夹议,在严肃的学术著作写作方式上进行了创新。
  3. ¥98.00
    识干家自营
  1. 治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2. 本书在深入分析中国古代哲学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分别梳理分析了儒法墨三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 (1)礼不仅是人的个体行为的普遍形式,亦是人的社会活动的普遍形式。礼使中国古人的政治方式不再是一种异己于人的东西,而成为既有一定外在的社会规定又与个人的内在的情感表达密切相连的审美形式。为孔子的“正名”说“正名。” (2)中国古人的政治不过是中国古人的伦理的放大形式。政治被视为我之“恻隐之心”由近及远、由己推人的“移情”过程。这就导致了充满博爱精神的儒家的“王道”理想的应运而生。 (3)能否“返求”取决于人能否克服物欲对自己人性的遮蔽。儒家“克己复礼”学说的提出,以及由此出发形成的中国古人的“修身”传统。   (4) “修身”落实到“明教。”对人性的“教化”不啻成为儒家治论的最终结论。 法家: 法家的“法”的理论包括“法”、“术”、“势”三个方面。“法”、“术”作为君主之“制”,“势”作为君主之“资”,二者互为发明、互为服务。法家“抱法处势”理论的提出,实际上开中国专制主义治论的造始端倪。 墨家: (1)“兼爱”的非人称性使墨家求助于政治上人为的“尚同”,使其与法家学说互为补充地共同服务于专制主义的理论的论证。 (2)由于反对“爱有差行”的“兼爱”说和反对“和而不同”的“尚同”论的提出,墨家最终走向对古代“礼治”传统的否定,即走向对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精神的反动。其“非乐”说的提出就是明证。
  3. ¥68.00
    识干家自营
  1. 中西哲学的歧异与会通
  2. 本书以一种现代解释学的方法,从诸如现象学、舍勒哲学、存在主义哲学、日常语言哲学、施特劳斯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社群主义哲学、阿佩尔哲学等现代西方哲学理论成果以及由之形成的新的哲学语境出发,对中国传统哲学内在本质尝试了一种全新的和全方位的解读,以期从中发掘出掩埋在古老传统形式下的其现代特质和活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最终为我们揭示出中西哲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旨,也即整个人类哲学殊途同归之旨。
  3. ¥69.90
    识干家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