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管理中,会议是最基本的管理仪式,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从管理者的角度说,开会是树立管理权威最有效的方法。如果管理者对他的员工能经常开会,就会让员工不断强化我在听、我需要去执行这样的过程,这样潜移默化就形成了管理者做决策,员工接受并去执行,也就是上决策、下执行的领导过程。
如果能够持续规范开会,企业就会进入正常的规范管理状态。全体员工是一个整齐划一的团队,而不是由一个个散兵游勇组成的团伙。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企业长时间不开会,导致企业里一盘散沙,因此企业不开会就会导致企业连基本的管理系统都无法形成,进而使企业处于完全失控的危险状态。有的企业虽然在开会,但会议开的五花八门、不成系统,所以非但没有起到会议应有的持续改善机制落地作用,反而华而不实、人浮于事,耽误了大量的时间,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总结起来,门店型企业会议常犯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1.老板一言堂
六年前,我为一家东风本田的4S店做咨询。入场第一天晚上,总经理将销售团队留下开会,并请我们列席。这位总经理从17:30开始讲,从销售经理一直批评到销售顾问,说他们不努力销售,说自己面对厂家的压力巨大,说现在外面没有公司这样的待遇……威逼利诱,什么话都说了。到19:30以后,大家基本都已经走神:私下玩手机,大家互相使眼色,还有人满脸不屑地歪着头看别处,只有总经理自己在台上说着。终于熬到了20:30会议结束,大家一哄而散!
老板一直在说,就会出现这个状况,开会的时候谁组织会议、谁在说、谁就是责任人。老板一开会就一直说,责任人就是老板自己,这个会开的就没有价值了,而且老板一直说的同时还在发泄情绪,此时就完全没有管理者说话的机会,到底管理者在这中间是什么作用?没作用,就是一个指令的执行者吗?管理者内心是抵触和抗拒的,因为他没有参与感,无论决策是不是科学的,他从情绪上就难以接受。不接受,他就很难思考这件事,不思考就执行不好,执行不好也不是他的错,因为是老板的决策。
我们经常会看到企业家在会上一言堂做决策,没有达成预期结果,管理者都会很无辜地跟企业家说:“领导,当时是你这么定的。”
这样也导致了店长不得不干员工的活,因为销售经理干了店长的活,老板干了销售经理的活。员工干什么呢?人一闲就传递负面信息,比如公司新出了一个政策,有的想“唉呀,提成要改成这样了,这不就是画大饼吗”,还有的想“这就是变相扣我的钱”,其实他没有真正理解公司的政策,更重要的是他不想通过努力改善自己进而创造更好的业绩以获得更多的收入,而是希望公司给他一个更宽松的政策。
当有一个员工这么想的时候,他不敢确认这就是正确的结论,怎么办呢?两人私下里议论,“这次公司给咱们出这个政策,好像就是给咱们画个大饼,让咱们玩命干,实际上就是想扣咱的钱”,旁边那个员工就附和,“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你知道吗……”。于是,员工就在闲聊的过程中把负面信息聊成了真理。
这样下去,员工该不干还是不干,老板也管不了,也没条件去管,管理者还不停地退化,只会简单执行,到那时老板又觉得管理者能力不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我们要特别强调开会的时候一定是员工在说。
2.激励会
很多企业初期学习时,学到了某些培训公司的激励会。那种大家都疯狂的又拍手又跺脚还一边喊口号“我是最棒的,我是最棒的”,其实这样的会用来激励一次、两次还行,一味地空喊“我们是最棒的”,喊到最后谁都不相信。
有一家生产和销售家具的公司每次开会到最后的时候,公司上百人要站在那里齐声大喊“好,很好,大家好,公司好,哈哈哈哈”。一次我在进行暗访的时候就站在最后面跟着开会,员工们也都不知道我是谁,其中有个员工在喊的时候就是用那种阴阳怪气的口气:“好,很好,大家好,公司好,哼——哼——哼——哼——”。
我在很多公司开这种激励会的时候都遇到过这种情况,这时很多企业家就会说是这个员工的心态有问题,实际上并不见得。事实上,这种鸡血式激励导致大家根本就不相信会上所传达的信息,也不相信所谓的“我是最棒的”。业绩压力并不能通过喊口号就能从本质上改变。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虽然你在持续的开会,但是每次都是这种激励会,就会把员工激励烦了,甚至极其反感,谁都不愿意参加,都觉得太假、太形式化了。那么开会的核心就是不但要持续开会,而且要有针对性。
3.责任推卸会
企业内推卸责任是一种传染病,在会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果管理者出了问题,在会上被发现了,管理者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承认错误并承担责任?大多数情况都是推卸责任。
2013年辅导的一个企业,入场前去参加会议。首先销售提出客户打电话投诉,到期的货还没有出来;然后老板问生产部货为什么延期;生产说因为原材料还没到齐,缺了几样原材料;采购说下单了,但是款没汇过去;老板问财务怎么不及时汇款;财务说要发工资了,应收款又没回,没有钱;销售急了,货都没出来,客户怎么可能给钱。这责任推得相当完美,好像谁都没有错,最后老板一拍桌子,你们都没错,都是我的错。
如果企业的核心团队中有一个人推卸责任,企业家没有及时制止,核心团队的其他成员很快就会学会这招,接下来就是核心员工,最后是全体人员。很快,责任推卸就成为企业的基本文化。此时,员工的精力就不会放在解决问题上,而是少点压力、少干点活,出了问题将责任推给别人了事。大家每天都费尽心机既要将责任推给别人,又要防止别人把责任推给自己。这样的企业哪还会有竞争力?哪还会有发展?
这几种算是非常经典的错误会议示范,当然还有其他无休止的讨论会、诉苦会等,究其原因,形成上述局面就是这个企业没有形成改善型的会议模式。所谓的改善型的会议模式就是开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且是要从本质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