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内部创业,让创业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第三节 内部创业,让创业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传统大型企业为推动战略转型,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都倾向于鼓励内部员工创业,以此作为保持创新活力及留住人才的关键,不断创新发展的利器。如今,不仅是互联网公司,万科、美的等传统大公司也纷纷开始了“裂变创业”的尝试,鼓励员工内部创业,使企业活力得以激活,并更富有想象力和生命力。

互联网时代,新型业态不断呈现,将会对一些传统行业和企业产生颠覆性影响。因此,企业在经营压力面前,迫切需要进行组织变革。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是人才驱动型,核心在于如何激发人的创造力,这就需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激励机制。

互联网使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越来越便捷,市场的交易成本降低,企业小型化。如果大企业不转变,人才就会离职。因此,内部创业成为一种传统大型企业的必然选择。

为什么创业者也愿意留在企业内创业?因为不仅可以得到企业资金的支持,同时还可以被纳入到企业的产业链中,借助企业的销售渠道、品牌、研发和生产实力等,使得新创业项目与现有的渠道、资源和技术产生协同效应。另外,由于与公司业务具有关联性,公司对创业团队又比较了解,经过内部立项的创业项目还可以获得某种独特的竞争优势。因此,内部创业是双赢,使核心员工与公司的利益更趋一致。

    当然,内部创业有不同模式。有的公司拿出股权和资金留住员工,试图内部孵化出关系未来的产品。也有的鼓励员工停职创业,一旦这些小公司成功了,母公司有优先权把它们买回来,使地盘扩大。更多的公司还在寻找内部创业机制的路上。

内部创业体现出来组织变革。母公司与子公司、分公司或者事业部之类的层级体制逐渐发生变化,进而被由多个具有极强创新能力的组织所替代,阿米巴经营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组织结构向网络化和扁平化的形态演进,公司的适应能力更强、反应更快,形成若干个阿米巴单元。

内部创业要为企业战略布局服务。内部创业项目的选择,在具备商业可行性的同时,还要符合公司全产业链战略布局。在组织架构上,目前内部创业是建立有限合伙制架构。在有限合伙制模式下,创业公司独立运作,母公司扮演出资人角色,有利于进行客观评估。

内部创业,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这样的尝试,并且这些企业大多选择阿米巴经营模式。内部创业,让创业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人人成为“CEO”,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