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跟组织的冲突在哪里?人不是按组织的样子长的。
所谓的组织是基于管理的需要,是基于目标的需要。
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业务,业务要求销售怎么做、研发怎么做、生产怎么做。把研发的流程画出来,市场的流程画出来,再设计中一个一个的职位。职位有任职资格要求、绩效要求,这叫组织。
组织是对人的客观性要求,而没有一个人是按照组织的模样长的,人是活的。做企业难就难在如何把个性化的人跟组织连接起来,尤其是在企业成长阶段的早期,团队是先于组织的。
早期看小米的时候,雷军说自己80%的时间用于找人,要把核心团队建起来,这也是事实。
我跟企业经营者交流,思考组织的时候先把组织放一放,不是先思考架构怎么搭,要先思考人从哪来。
从老板的角度,如果你能够找十个人跟你的追求相同,愿意把企业做起来,跟你做业务的逻辑相同,你们之间有共识的基础,这就叫治理结构。
如果有这样的10个人,你就有11个人操心。原来是你一个人操心,现在公司的事情有11个人操心。
如果你下面的10个人每个人再有10个人,这10个人又把它团队化,跟你对业务的理解是接近的,有相似的追求和价值观,就变成了110人。
如果这100个人每个人再带10个人,你就有1100人。如果你的核心团队能达到1100人,你的企业还怕规模小吗?
很多时候,我们思考组织的时候,先要思考人是怎么裂变的,这叫团队先于组织。
再看华为培养干部,有两个关键措施:
第一,轮岗制。所谓的轮岗制是解决人的培养问题。
培养人,人的能力由两方面构成:一是靠知识,知识是通过培训的方式获得的,还要通过学习。比如你要做财务,不懂会计法不行,不懂会计准则不行,这叫知识。知识是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获得的。二是靠经验。经验一定是靠积累的,要成为高级干部,一定要在不同岗位历练,这是华为的轮岗制。
第二,导师制。指导一个新员工,用华为的话说,导师实际上是价值观的传递,主要在价值观上帮助员工,而不是技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