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说明:市场重构就是通过对企业消费群体的结构分析、区域市场地位结构的分析,重新界定企业目标消费群体的结构,进而实现企业市场地位结构的调整。
这里所说的市场指的是目标消费群体及目标消费群体所在的区域。企业的市场结构,则指企业覆盖的目标消费群体所在的区域形成的地位结构,也指企业的消费群体所形成的消费结构。
效应遵循:地膜效应
油菜栽培中利用地膜覆盖能够产生良好的栽培效果。地膜的增温、保墒、保肥、抑草等功能,使油菜冬前生长旺盛多长叶,年后多分枝,从而提高产量,为发展节水、旱作农业找到了新途径。其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温调温,促进油菜生育进程
2、保墒提墒,增加油菜抗旱能力
3、保肥增肥,促进微生物活化释放养分
4、抗寒防冻,有利于油菜安全越冬
5、抑草除草,减轻油菜田间草害
遵循地膜效应:企业市场重构需要重视企业地盘“覆盖膜”的建立状况,针对领地市场的覆盖率强化保护措施。
重构原因:1、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导致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比如国家限制三公消费,厉行节约,直接导致高端酒消费急速下滑,政务消费大量萎缩。比如国家的城镇化发展,促使农村消费升级。
2、消费群体的变化,导致消费需求出现变化。比如85后消费群体、90后消费群体的出现,对白酒的品质、口感、消费方式呈现出新的消费需求。比如,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逐年变化。
3、竞争的加剧,导致企业原有市场区域的萎缩,甚至直接造成部分市场“清0”。
4、基于企业战略实施的需要,主动进行企业市场重构,以打造企业在部分市场区域的优势地位,或实现企业市场范围的扩张。
常见问题:1、企业普遍撒网,游击战,无根据地市场,市场成为“浮萍”;
2、企业建立局部根据地市场,却始终走不出去,不能成功开拓下一个根据地,市场成为“山头”;
3、企业依靠实力和省内市场基础上实施了“全国化”战略,但省外市场不能有效成长,或市场销量出现徘徊现象,部分省外市场成为“鸡肋”。
4、全国化的优势品牌在与区域优势品牌的地方市场争夺战中,相持不下,杀敌一千自伤八百,重点市场成为“山芋”。
重构方法:1、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消费需求的变化,锁定企业的目标消费群体。
2、根据对企业现有品牌地位、市场份额、销售规模、平衡量率、市场结构、产品结构进行梳理分析,制定出对应的调整目标。
3、把企业的市场范围按照空白市场、成长市场、强势市场、薄弱市场进行分类,把强势市场率先建立为根据地市场,再发展为“市场领地”。市场领地是指拥有安全边界高度的市场。我们只把具有安全边界高度的市场区域才称作企业市场领地。安全边界高度,企业可以参照两个指标进行选择型制定,指标一是区域市场占有率(区域市场销售额与区域市场容量之间的比率),指企业在特定市场范围内实现20%以上的市场份额;指标二是区域市场销量密度(区域市场销售额与区域市场目标消费群体数量的比率),指企业的销量密度达到主要竞争对手销量密度的平均值以上水平。达到安全边界高度,相当于企业的区域市场占有率或区域销量密度达标,区域销量从数量的量变实现了质量的飞跃。
4、企业拥有了市场领地的建设能力后,再提升市场扩张的能力。没有一家企业能做到所有的区域都强势,因此所有的企业都存在薄弱区域。而薄弱区域的强化,不是在于如何提升自己的薄弱市场,而在于如何向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发起攻击。
5、企业要先确保省级市场领地的建设投入,其后才是全国化市场的拓展,对外围“鸡肋”市场该放弃的坚决放弃。当企业省级市场领地建立后,外围市场的扩张选择竞争对手薄弱区域进行小范围市场领地建设。
6、全国化优势品牌在地方市场争夺战中,需要调整的是“平衡量率”,即通过自身平衡量率的提高逼迫竞争对手的平衡量率达到100%以上,进而迫使竞争对手无力抵抗。
7、实力雄厚的企业采用资本手段袭击竞争对手的企业总部,通过对总部的占领完成对竞争对手市场的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