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典型的工业品制造商是发电设备和工程机械这样的装备制造商,如果说消费品制造商的成品交付策略有一定的规律性,工业品制造企业的交付策略则完全不同,甚至同一个行业的不同企业都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策略。
一般工业品制造商都是按照客户订单来制造成品,很少进行中长期的成品预测,接到客户订单后再下达零件采购订单,交付周期都很长。有一些常规型号也可能有成品或者部件储备库存,但这种方式并不常见。
现在进入了以交期为竞争工具的时代,而工业品企业的产品多样性使得供应链管理更复杂。一般消费品品牌制造商的成品SKU都在1000种以内;而工业品制造商的成品SKU数量多的可以达到16万种。
笔者总结了自己辅导过的几家企业的成品和零件交付策略,每家企业基本都是针对不同产品混合制定成品和零部件交付策略,如表2-4所示。考虑的出发点包括制造周期、发运是否整车运输、成品是否要定制化、设计标准化等。
表2-4工业品行业成品制造策略
工业品行业零部件企业制造策略 |
| MTS | ATO | MTO | ETO |
| 常规输气管件 | 阀门 常规监控系统 | 大中型起重机 出口输气管件 | 汽轮机/电机 专用监控系统 大型履带吊 | |
MTS | 螺栓等紧固件、车桥、发动机、变速箱 | 螺栓等紧固件 | 发动机、变速箱 | 无 | |
ATS | 液压件 | 转轴、电路板 |
| 电器仪表 | |
MTO | 结构小件 | 转盘 | 结构件、液压件等 | 结构件、线圈等 电路板、轴、汽缸、叶片 | |
ETO | 无 |
|
| 母线 |
(1)工程机械公司。
某集团是世界前十的工程机械品牌制造商,其吊车产品常年世界排名第一。吊车产品大体分为汽车吊、履带吊和随车吊三类产品,汽车吊分为中小吨位(25吨)、中大吨位(100吨)及超大吨位(500~1000吨)。
1)中小吨位产品是以库存出货的方式组织交付,各销售公司预计下个月的销量,下达预测订单给制造部,制造部生产入库。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吨位吊车生产厂家众多、竞争激励,虽然产品质量较好,但竞争对手的产品也有一定的竞争力,客户一般不愿等待。
一般销售公司每个月月初会给出N+2月的订单需求,工程机械制造包括下料、焊接、加工、涂装、总装等环节,整个内部制造周期大约在4~6周,因此对于短制造周期的结构件,供应商都可以根据制造订单来安排生产。
对于螺栓这类通用紧固件,一般都是制造商自己采购作为库存使用。
发动机、变速箱和车桥这类关键部件,由于制造周期长于内部制造周期,而且车桥厂的产能紧张,一般都是制造商根据平均用量提前储备一定量的标准库存。还好这类部件的通用性强,例如25吨起重机有十几个型号,但车桥是通用的,因此车桥的需求是稳定的。
交付的难点是液压件,这个部件每个型号的车型都有自己的款式。液压件的制造周期比其他结构件周期长。液压件公司只能自己做出需求预测并安排生产,如果预测与制造商订单不一致会导致交付问题。
2)中大吨位产品基本都是按照客户订单制造,这类产品需求量不大,基本都是国内的大型建设公司使用,用户和厂家一般都是长期合作关系。
由于交期较长,所有部件供应商都是根据制造商的订单制造。
3)特大吨位(500吨以上)产品一般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根据客户的使用场景进行专门的工程设计,基本所有部件都是根据供应商的订单制造。
4)起重机产品基本不采用ATO模式。
(2)某电气装备集团。
该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民营桥架、封闭母线和电力开关柜的企业,这个行业的成品基本都是ETO的形式,交付周期在30~60天。开关柜是几种基本柜型,根据设计院提出的技术要求进行工程设计,然后采购。结构件等都是根据订单生产;电力仪表供应商一般都采用ATO的模式供货,先期完成部件,根据需求进行参数调整出货。
(3)某发电装备集团。
该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汽轮机、火电发电机、锅炉成套设备制造商,成品都是采用ETO的形式,基本所有的零件供应商都是根据该公司的订单生产。其中,影响整个产品交期的主要是转轴、高中压外缸和中厚板。
中厚板主要是由于国内集中在一家钢厂,哈电、东电、上电都从这家采购,供应商产能相对紧张。
转轴的供应商主要是一重二重等大型锻件厂,产能是固定的,内部制造周期相对稳定,关键是订单排队时间。如果供应商延期交付就会压缩内部制造周期,如果延期过多就会导致整个项目延期。
(4)某输配气管件集团。
该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输水输气的管道阀门弯头制造企业,其产品大量出口。整体SKU有超过16万种,国内销售的就超过10000种SKU,国内产品采用MTO模式,承诺经销商在48小时内交付,主要是由于铸件经销商本身并不持有库存,都是将产品从厂家直接配送到工地,因此必须保证齐套配送。快速交付是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国外销售的品种十几万种,都是根据各国的法规要求设计的,国外产品都是根据客户订单制造,交期40~60天。
国内销售的阀门产品采用ATO模式,先铸造并机加工好部件,然后根据客户订单进行喷漆和装配。采用这种模式主要是因为阀门产品有多种颜色,一个基本产品会衍生出6~8种颜色成品,如果每种SKU都准备库存,库存会非常高。采用ATO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库存,而且部件在装配前储存更节约仓库空间。
(5)某安防企业。
该企业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安防设备企业,其产品包含民用和商用两类。民用产品,如家用的网络摄像头是采用库存出货模式;而商用产品分为按订单制造、按订单设计两类。按订单制造交期又分为1周和2周两种,1周交期的产品基本是成熟的量大的产品,供应商都备有零件;2周交期的产品是量小的现有产品,需要供应商根据该公司的订单安排零件生产。
在电子行业分为结构件、紧固件、功能件和包材。紧固件价低量多,一般该公司自己持有库存。结构件会占据较大的仓储空间,一般都是存放在供应商处,供应商按订单送货,结构件都是按该公司的订单生产。对于功能件而言,芯片供应商都是按订单制造,由于芯片生产要3个月以上,该公司选择自行储备芯片库存。
工业品制造商的成品和部件交付模式远比消费品制造商复杂,要考虑客户/品牌制造商/供应商的交期、供应链的地位、成品运输是否要求整车、产品结构等多种因素。更多的是依靠经验,顾问也只有多见多问,才能找到合理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