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通过肢体语言识人

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包括言语交谈互动和使用肢体语言互动。Albert Mehrabian提出的梅拉宾法则(The Rule of Mehrabian)指出: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辅助表达的方法(比如手势、语气等)占38%,肢体动作所占的比例则高达55%。

这个理论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具有一致性。当人遇到外界刺激,大脑会把接收到的信息同时传输给边缘系统与脑皮质层。脑皮质层对信息进行梳理,使人类拥有抽象思维,人就具备说谎、隐藏真实想法的能力,因此,候选人口述的信息未必真实。

当某个人在与他人交流时,大部分信息会以肢体语言(比如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站姿等)的形式表现出来。边缘系统控制人的第一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心理反应),人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是条件反射,不经过大脑思考,也是最真实的。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和静止时的姿势、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

面试中常见的候选人肢体语言及含义如表11-3所示。

表11-3 面试中常见的候选人肢体语言及含义

身体部位

肢体语言

含义

腿脚

​ 快乐脚:在空中摇晃

心情放松,开心如意

​ 不耐烦脚:腿脚时而停顿,时而无规律地急促抖动

心情焦虑,不耐烦

​ 锁脚:双脚交叉在椅子下方,或者是双脚固定在两个椅脚上

​ 抱紧膝盖:双手环抱或半抱双腿膝盖

感到紧张,有压力,自我保护

​ 转向脚:与别人沟通时,脚尖侧面指向门口或前方

​ 起跑姿势:半坐在椅子上,脚尖踮起,双手撑住椅子扶手或桌子

想结束沟通,尽快离开

​ 膝盖壁垒: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形成三角形状,膝盖对着谈话对象

​ 双腿向前张开:双腿占有更多领地

有防备心理,显示强势、有影响力,想支配与掌控局面

躯干

​ 躯干倾斜或转离:身体在沟通时逐步远离对方或转向门口的方向

想结束沟通,尽快离开

​ 躯干保护:双手交叉环抱,或者是把书本等资料挡在胸前

感到有压力,紧张,想自我保护

​ 躯干伸展:身体张开,占有更大的空间,双手搭在旁边凳子上

显示强势、有影响力,想支配与掌控局面

​ 腹侧前置:腹部在沟通时向对方靠近

​ 腹侧否决:腹部在沟通时远离或背离对方

腹侧前置代表亲近,腹侧否决代表反感或排斥

​ 躯干弯曲:见面握手时身体向前弯曲

代表谦虚,尊敬之意

​ 肩部收缩:沟通时双肩往前收缩

不自信的表现

手臂

​ 手臂抬升:说话时手臂抬升到胸部上方

自信的表现

​ 收回手臂:在沟通过程中突然收回张开的手臂

​ 手臂下沉:手臂抓住椅子扶手或按在膝盖上

感到紧张,不自然,有压力

​ 双手张开,按在桌上

​ 双手抱头,靠在椅子上

显示强势,想掌控局面

手部

​ 手一直放在桌子下

​ 手从桌子上突然收回到桌子下

不自信的表现。突然收回手说明其被某些话触动,感到紧张、危险

​ 手颤抖

​ 手指交叉握在一起

​ 双手搓动

感到紧张,有压力

​ 竖起拇指,或者是做出尖塔式手势

​ 不再竖拇指,或者是不再做出尖塔式手势

说明自信、主动

说明其变得不自信

​ 握手力度及朝向

握手力度强弱代表自信程度、强势程度;握手时手掌略朝上代表谦虚、开放,朝下代表掌控欲

​ 用手指指人

指责,有攻击性,没有顾虑对方感受

脸部

​ 皱眉头

感到为难的表现

​ 瞳孔扩张与收缩

瞳孔扩张是兴奋、惊讶、情绪高涨;瞳孔收缩是悲伤、思考、情绪低落

​ 视觉阻断行为:一只手或双手挡住双眼

​ 视线移开:视线从沟通对象身上移开,注视远方并持续一段时间

想中止沟通,自我保护,或者是需要思考

​ 扬起下巴或收缩下巴

分别代表自信及不自信

​ 连续眨眼

紧张的表现

​ 抿着嘴

紧张、充满警觉、防备

​ 真笑与假笑

眼角有皱纹的往往是真笑,没有皱纹可能是假笑

​ 脸色发红或发白

紧张,压力大

从候选人表现出的肢体语言我们可以判别人才的素质以及个性。

素质方面,包括职业素养与操守、情绪稳定性、承受压力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

个性方面则包括外向与内向、果断与优柔寡断、防御性强与防御性弱等。

在面试过程中解读候选人的肢体语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诱因

在面试中会有一些触发性的因素,或者说是诱因,导致候选人使用肢体语言。让候选人敏感的因素可能是现场的环境氛围,也可能是面试官说的一句话。面试官知道候选人的敏感点是什么,就可以选择继续面试,或者是及时调整面试方法。

笔者在面试时询问一个候选人的离职原因,候选人的手从桌子上突然收回到桌子下方,笔者注意到他的这个异常动作,判断其离职一定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后来笔者不断追问,对方才承认自己是因为绩效不好被动离职。

(2)不同身体部位的联系

如果只是留意候选人一个身体部位的肢体语言,我们往往不能直接得出结论,因为存在偶发性因素,如果候选人身体多个部位都出现了异常的肢体语言,且其信号的“指向性”是一致的,我们就能够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在面试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候选人感到不适,就会做出一系列自我安慰的动作,比如触摸颈部、摩擦前额、触摸脸部、搓下巴、搓腿、拨弄头发、轻呼一口气、舔嘴唇、玩小物品、轻弹衣服、整理领带、拉开衣领,等等。

如果候选人有这些举动,很可能是他感到紧张,或者是有压力,想通过一些小动作舒缓压力,面试官需要深入分析引发这些行为的原因,判断候选人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等。

(3)留意行为基线的变化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行为基线,一个人的举动如果与其日常表现一致,就是正常现象,反之则不正常。

在招聘面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收集资料建立候选人的行为基线,留意其突然出现的一些行为变化,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获取有用的信息。

(4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的一致性

通常情况下,候选人的口头语言应该和肢体语言一致,如果两者不一致,面试官要警惕。这时候,往往是肢体语言更加真实,面试官要通过观察候选人的肢体语言,验证其说的话是否真实可信。

如果一个候选人评价其原公司领导时说他是非常好的领导,却有微小的摇头、皱眉动作,从肢体语言来看,其评价很可能不真实,面试官需要进一步追问,了解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