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优秀讲师是以问的方式在讲,而不是按照设计好的内容自顾自地讲,甚至是“满堂灌”。没能和学员充分展开互动,到底学员心里想什么?听懂了没有?有什么疑惑?一般的讲师考虑的则不多。
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学生时尤其如此,当学生问一个问题时,不是马上给出答案,而是总问学生很多问题,不断引导学生,直至把正确的答案引导出来。因为苏格拉底知道,他们的嘴巴离他们的耳朵最近,他们对自己说出来的答案记忆得最深。
互动是培训的最高境界。学员是整场培训中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是被动在接受资讯。培训是讲师和学员之间的互动,互动的过程就是知识技能传播的过程,也是学员吸收的过程,让学员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实现充分互动是一种境界。
其二,在培训专业流程上存在着差别。优秀讲师掌握一套科学专业的培训流程,从培训前期需求调查,问卷设计,代表学员访谈沟通,课程设计,案例甄选,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以及后续学员追踪辅导,有整套工具作为支撑;能做到实实在在为客户量身定做课程,能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在不同的企业不同地方唱“同一首歌”;同一门课根据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学员,有不同上法,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使培训效果最佳。
真正的培训相当于在开会,前期通过访谈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对案例、研讨话题进行精心甄选,让各小组分组讨论,拿出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然后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使培训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讲师是问题设计者,会议主持人,最后拔高升华,结合大家的讨论结果把自己深思熟虑的观点亮出来,事半功倍,达到培训目标。知识不值钱,有用的知识才值钱。培训不值钱,能够帮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的培训才值钱。
其三,优秀讲师有自己独特的观点。针对某一门课程深思熟虑,精心思考,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结合着自己的工作阅历,给大家娓娓道来,而不是买一堆书、一堆光盘,收集一些别的讲师的课件,自己拼凑成一门课;有自己的一套东西,理念、方法、工具,案例、练习齐全,课程更完整更实效,而不是在背别人的东西。即使刚出道模仿别人,也要深刻领会课程的实质,不仅要学其“形”,更要学其“神”,了解课程内在逻辑关系和核心,使学员有所收益。
其四,优秀讲师围绕着讲课主题自己收集各种资讯,然后经过加工、整合、演绎,不单仅仅是在传播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自己实践工作中心得的提炼与分享,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实践工作中的得与失,亲身感受体会。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看书和听光盘就能够学到的就没必要花多么多钱来听课了。讲师工作阅历实战经验的提炼、分享与启迪是最重要的。当然,国外版权课程例外,课程既有的架构是不让你修改的,哪个讲师讲都一样。
其五,课程设计、案例甄选、挖掘提炼要严谨,精益求精,这是优秀讲师和平庸讲师一重大差别。每个观点、每个案例题材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推敲提炼出来的,都是经典,而不是随意信手拈来的。同一个观点怎么表达演绎,从哪个角度进行剖析更合适,拿的更准,更恰到好处,讲师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其六,课程的节奏控制能体现出讲师的水平。是一堂课平铺直叙,还是设计紧凑、跌宕起伏、高潮迭起、松弛得当,能体现出来。
讲师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竞赛、游戏互动、角色模拟、视频播放、学员测试、课堂练习等综合性的,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让时间过得很快,从理性到感性,在感官上、思维上受到刺激,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而不是一言堂,不顾学员的感受自顾自地讲,让学员昏昏欲睡,感觉枯燥乏味。
先吸引大家的兴趣,再传播知识信息,目的是让大家接受吸收精华。一堂课不是你讲了多少,而是学员吸收了多少,听懂了多少,哪些能用到实践工作中,转化成生产力产生效益是最重要的。培训课程化繁为简,化简为道,化道成趣,逐步升级升华。
其七,优秀讲师不单单是在传播知识,讲授和主题有关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传播你的人格、习惯给大家,综合性的来影响学员,使大家受益,包括你的为人处世的做人准则、严谨认真的态度、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习惯等,立体的、全方位地影响大家。所以,作为讲师,要言行一致,台上台下一致,给学员做好的表率,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做人楷模。
作为一名讲师需要修炼,需要积累积淀,不能一蹴而就。不仅热爱它,全身心地投入,还需要在专业、实践、课程表达技巧、培训方式等方面精益求精。
百尺竿头才能更进一步,达到好的修行,使自己的课程既“叫座”又“叫好”,既是种美的感受,又实用对工作有很大促进。
坚信我们的讲师同仁一定会从普通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从量变到质变,实现质的突破,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