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管理者“不能胜任”的后果

林枫看到组织内有的管理者由于缺少管理能力,团队没管好,而公司不断迁就不能胜任的管理,把其团队进行分拆,让另外一位管理者来负责其下面的一部分业务与团队,结果发现仍不能胜任,反而导致这两个团队之间相互扯皮并争夺资源,进而又在这两个管理者上面新增了一个高管来平衡。这个高管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掌控局面,又把组织进行了合并,而在这一分一合的折腾中,大量优秀的人才因为受不了组织反复折腾而流失……从中可以看到,组织为了一位不能胜任的管理者,付出的代价多么大。

管理者“不能胜任”的后果是什么?最直接又常见的结果就是组织人员不断增加。因为其不胜任,就会把原因归根于人手不够,用增加人数来掩盖业绩的差距。

发现不能胜任的管理者,不能通过调整组织、增加人员来迁就这个管理者,而应该单刀直入,解决这个管理者自身的问题,比如对这个管理者进行辅导、调岗、降职甚至劝退等措施。而不应该让组织为这个管理者的不胜任“买单”,导致“买单”的代价越来越大,以至于最后成为组织无法承担之重。

这些不能胜任的管理者为了维护既有的管理地位和权力,常常会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来阻止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执行,通常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认为工作太忙,而且把自己工作安排得很满,这样在更高领导面前表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强,无人可以替代,从而可以模糊公司领导层视线,让领导层感到管理者兢兢业业,如果要改变势必打击管理层士气。

第二,没有时间培育部属,导致下一级的人才很难培养起来。事实上,他们担心的是培育部属会提高其职业能力,以免威胁到本身的地位。

第三,管理者事必躬亲,如果不这样,担心任何工作都不能顺利进行,这样就可以控制每个细节,也显得自己敬业,但是组织整体的运营效率却受到极大的影响,从而导致管理陷阱的产生。

管理者不胜任在很多企业的各业务领域都比较常见,这跟企业的用人制度有着很大的关联。在那些管理层保持周期性流动的企业,能通过管理者流动到不同部门、分子公司,逐步使管理者的能力得到改善与提升。另外,企业敢于破格提拔使用那些在低一层级干得不错,并善于自我学习、愿意接受挑战的基层管理者。

林枫发现,管理能力有两项特质特别容易被忽略:

一是自律。就是管理者能约束好自己,以身作则,比如某高层每天早上十点多才上班,有时到中午才来上班,导致下面的员工有样学样,十点多大片的办公区才有几个员工,部门的生产效率不低才怪。

二是开放性。由于管理者不够开放,导致员工与其沟通没有效果,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导致下属觉得和管理者沟通一点用处都没有,索性再也不沟通了。

三是理性决策。很多管理者是拍脑袋决策,不做充分的全面分析,不会基于理性与原则进行决策,不懂整合集体的意见与智慧,导致管理决策失误。管理者决策失误的根源,可能是管理者判断力与规划力偏弱,或者不懂人性,或者不会“灰度”决策,只会非黑即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