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HR高管在面临一些困难性决策时,往往进入了非常纠结的场景,特别是两难的境况下,如何做出最佳的选择。他们似乎可以预想到,自己做了一个决策,选择了其中一个选项后,就会得到未来想象的结果,或者很好,或者很坏。他们一想到未来,就感到痛苦万分,未来似乎是一个压在他们身上的重担,让他们不敢轻易做出决策。
林枫也陷入过这种两难的境地,但后来他发现了自己痛苦的根源就是想得太远,比如工作中的不如意。他想起以后一直要待在这样的环境、处理这样的事情、长久面对这样的问题,就感到莫名的压力与无尽的苦痛。
其实,这种来自很远的未来的痛苦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它还没有发生,还有很多变数,也许你预想的未来痛苦场景有80%都不会发生。因为过程的变量太多了,不确定性很大,有的是你可以预见的,但大部分是你不能预见的。
只有当你做了这一步的决策,走了眼前这一步之后,你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走,那下一步就存在很多可能性。最重要的是,你走好眼前的这一步,让它成为正确的下一步,然后你才更有资格与底气,才有更多的信息支撑,走好再下一步……这才是最稳妥、理性的思考与行动的方式。
有时候不要想太远,不要过多去想太远的未来怎么走,只要确保大方向不错,或者方向大致正确,只需要聚焦眼前这一步,把它走好、走实了,再去考虑与选择下一步怎么走好。
因此,管理要适度决策,而不要过度决策。适度决策能够在确保取得稳妥成果的同时,又能够避免风险,而且能够保持一定的柔韧性,避免脆弱性。
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有的企业家很纠结两条发展道路选择哪一条,甚至两个产品选择哪一个,面对一个“黑科技”是相信还是不相信……其实,都是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判断与决策。
林枫认为,以上这些“纠结”大可不必,只需要权衡利弊,在目前能够掌握的信息之下,做出“正确的下一步”即可;当你走了下一步,迷蒙的前路会看得更加清晰,前路会有更多的信息呈现出来,帮助你做出下一步的判断。
所以,有时候企业在发展上可以选择“双轨制”的发展方式,允许两种“制式”并存一段时间,等到一种成熟后就自然会“起飞”,飞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