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数字化,就不得不提到信息化和智能化,这两个概念与数字化密切相关,似乎都与数据联系紧密,但实际上,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三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概念内涵,本节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三者的区别与联系。1.数字化与信息化信息化的话题出现比数字化早很多,早在1960年代就已经提出,并且在1970年代后国际上就开始逐渐有关于信息化的业务实践。信息化中的典型的技术有现代通信、互联网、计算机、数据库等,其与数字化很相似之处在于都强调业务活动与信息系统的结合应用。从广义上看,信息化也可以看作是数字化的初级发展阶段,但与典型的数字化概念场景相比,仍然有一些差距所在:在信息化的场景构想中,更多是强调业务的线上化和自动化效果,信息化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在数据计算、数据存储的性能优势,来辅助人在日常的管理运营活动中解决现有工作执行效率低下的问题。在信息化中,数据只是业务的操作对象和执行结果,而数字化则把数据看作业务发生的原因和业务活动产生的原料。数字化关注从数据中发现新的价值、形成商业洞察、创造业务机会,对业务进行升级、改造、优化、创新;信息化不关注从数据中进行创新,而只是基于既定的主题框架和相对固定的流程在处理数据,用计算机辅助实现原本已经存在的业务逻辑,在数字空间中把成熟的业务解决方案再做一遍。信息化的本质是业务数据化,数字化的本质是数据业务化。当前,工业界很多著名的业务信息系统都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例如,办公室自动化系统(OA,OfficeAutomation),把线下的文件转发、流程审批、信息核对等事务性工作搬到线上,提高事务的执行效率和管理效率,支持远程办公和跨部门的紧密协作;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对制造业的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生产车间维护、财务资金管理、销售与市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维度的管理运营活动提供标准化的数据信息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帮助企业管理者收集、管理、维护客户的基本信息,提供个性化的售前、售重,以及售后服务,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信息化阶段的软件系统,重在提高人对具有规模性、复杂性的业务信息的处理效率,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提高业务各相关方的信息连接程度,实现“降本增效”,优化业务经营能力。信息化不改变人对业务的认知,而是在现有业务认知下的业务提速。在业界有一种比较主流的区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法认为,信息化不涉及数据分析的操作,而数字化则需要进行数据分析。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直观易懂,但笔者认为并不完全严谨。实际上,信息化阶段的主流信息系统也关注数据分析工作,数据仓库、OLAP等技术概念早在数字化之前就已经流行了十余年。信息化的数据分析以统计分析为主,数据分析的“套路”比较固定,一般是面向特定业务主题的常规化分析。这个阶段的数据分析强调解释业务现状和观察趋势,而非挖掘底层业务规律。从数据分析的表现形式来看,数据分析一般为离线分析或者交互式分析,必须以人来引导数据分析的过程,数据分析仅仅是辅助人的决策,很少直接提供最终决策建议;相比,在数字化应用中,除了离线分析的场景,数据分析还会嵌入到在线的生产服务的场景中自动执行,依靠通过算法挖掘到的业务知识,直接提供业务决策结果,如:精准营销、服务推荐、路线优化方案、欺诈交易警告等。信息化和数字化在数据应用程度上本质是“一脉相承”的,很多数字化应用本身就是基于传统信息化应用的深度改造和智能化升级过程。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必要发展阶段,企业的业务应当先完成信息化的建设和业务改造,再步入数字化的发展阶段,这样的发展路线好处主要如下:首先,在业务信息系统时,企业能够形成标准化的业务信息架构,促进业务数据口径的规范性和统一性过程;其次,业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自动化的形式快速形成数据的积累,形成稳定的数据来源,为数字化创新打造信息内容基础;信息化过程可以提高企业内部人员对数据价值的整体认知水平,有利于数字化业务的落地推进;此外,业务信息系统的长期建设可以积累大量通用的技术组件,形成技术资源池的积累,这些技术组件可以纳入到中台进行管理,形成数字应用高效率创新的技术开发引擎。图3.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比较2.数字化与智能化如果说信息化是数字化发展的必要阶段,那么智能化则是数字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所谓智能化,就是让机器像人一样进行工作,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同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效率。智能化的本质是能够体现人的智慧水平的数字化业务,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业务价值体现。那么,机器是如何获得人的能力呢?人会基于特定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决策,背后依靠的是某一领域的操作技能,其背后是人掌握了这些技能背后的业务知识。机器如果能够获得这些知识,也能够表现出“类人”的智能化特征。机器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从这些数据中学习到有用的业务知识,然后在利用这些“所学”的知识提供智能化的服务,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例如,ResNet是一种深度学习算法模型,该模型可以从一个容纳了千万级图片资源的数据库ImageNet中学习到如何对图片文件进行自动分类的能力。数据库中每个图片都有对应的类别标注结果,这些图片和图片类别的对应关系就是和图片分类任务相关的的宝贵业务知识。因此,为了让机器掌握某一方面的人的智能或能力,就需要提供该能力对应的数据库。如何为机器构建一个良好的技术能力学习环境,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影响数字化发展为智能化阶段的重要因素。除了图片自动分类以外,互联网应用中的智能“抠图”功能、语音转文字功能、对话翻译功能、智能客服功能,制造行业中生产设备的故障自动预警功能,大健康行业中患者疾病辅助诊断功能,新零售行业中销量预测与智能选址功能,金融行业中面向投资者人的自动选股功能,这些都是智能化的典型应用场景。此外,除了代替人进行业务决策,当算法与智能硬件终端相结合,又进一步产生了机器人的产品形态。比如,家电行业的智能管家、交通领域的无人驾驶、智能制造的全自动生产线都是非常有前景的智能化业务场景。未来,随着数据采集成本的下降,数据计算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而于此同时,企业的人力用工成本又在同时不断上升,各行业中将会出现越来越多成功、有趣的智能化产品和服务。
并购财务尽职调查中对于收入和盈利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财务尽职调查的重点结论意见的一部分,其分析通常会关注以下问题:(1)业务的成长性如何,是依赖一次性的大额订单还是持续的订单,是否具有偶然性,成长的驱动因素是什么,是否具有可持续性。(2)主要产品/客户在销售和毛利层面的贡献比重,是否严重依赖个别产品或个别客户,并购后会对这些产品和客户带来什么有利/不利影响。(3)收入和利润来源是否存在大额的一次性/非经常性项目;收入变化趋势及毛利率与同行业进行比较,是否存在重大不合理,是否与其在行业内的排名相符。(4)价格上涨/下调对收入及成本的影响,是否存在行业调整的可能,有无不利因素存在,可做敏感性分析。(5)负面的业务趋势,例如利润率下降或客户流失对目标公司的影响,以及目标公司正在采取的措施。(6)是否存在大量不开发票的交易,如果收购完成后规范运作,采购、销售都据实开票对收入和利润的影响如何、是否存在违法犯罪的可能等。根据调查,如发现目标公司的收入和盈利并不具备成长性,甚至处于下滑趋势,则可能终止交易或调低预期、调整购买价格。同时,如果发现并购可能引发一些不利因素,则应采取适当措施予以防范,例如对于目标公司可控的因素,在收购协议中要加以约定。以笔者参与的东北一起广告公司收购为例,其目的是获得美国可口可乐某区域的广告代理权,而被收购方则具备相关资质,且已运营多年。在委托笔者进行并购尽职调查前,并购双方已就合同主要条款和交易价格及交易方式达成一致。笔者介入进行并购尽职调查后,发现目标公司存在严重的虚开增值税发票等财务问题,可能涉嫌犯罪且相关风险无法排除。最终该宗收购因此一个税务细节问题而被迫终止。由此可见,并购财务尽职调查在发现交易风险、决定交易模式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管理学家能成家、立言,必须有一定的积累,否则无法实现突破。管理学的名家,总有前人的衬托,就像牛顿说过的一句话: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把数学用于管理中的流程设计等,在他之前,巴贝奇已经做的非常漂亮,在流程、材料、物流方面已全面展开,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泰罗比巴贝奇往前多走了一步,不局限于从技术、流程的角度研究管理,把数学思路扩展至组织与精神层面。西蒙在管理学界提出一个有很大影响力的理论——有限理性,其实在他之前,巴纳德已经提出了知识有限性问题和试错问题,认为公司能够长久存在下来的是特殊现象,正常情况为死亡、一塌糊涂,且以经营失败为常态。西蒙在巴纳德的基础上,把这一认识拓展到有限理性。面临知识创新,与面临权力类似,要尊敬前人的积累,保持谦虚的态度,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谦虚不是自贬而是虚幻若谷,狂妄不是自傲而是无知。此外,有两种倾向妨碍积累:一是过多强调更新而忽视积淀,二是过多强调接受而忽视对话。知识有两类,可分为思维性知识和技术性知识,前者只有积累没有更新,后者则是不断更新的。如今我们强调知识更新,就很容易忽视积淀。而没有积淀只讲更新,很容易导致低水平重复,西人称为“不断发明轮子”。强调接受而忽视对话,则难以产生超越,不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是一代不如一代。很多人看名作的时候,经常采用仰视的态度,其实真正的知识创造来自于与作者对话。
夫妻一方在结婚前就已经成立了公司,婚后股权增值,比如原来股权价值100万元,现在价值1000万元,增值部分900万也属共同财产。无论是婚前创业,还是婚后创业,在婚姻存续期间内股权价值增值的部分,一旦发生婚变,都会面临股权分割问题。有人问,投资公司会投资“夫妻店”吗?投资公司会投,但会相对谨慎,比如他们会在投资前,增加对夫妻双方性格、价值观、专业背景、分工协作等做详尽的尽调。如果夫妻在企业里有明确的分工,而且都能独当一面,各自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效互补,这样的“夫妻店”一般不会因为夫妻关系变化的原因而导致投资风险。投资公司在跟夫妻创业者尽调时,会在投资协议谈判阶段时,分别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规避投资风险:1.明确产权。夫妻店纠纷的根本性问题就是股权分割问题,夫妻一方的股权比例必须低于33%。可以增加投资公司的投资比例,奖励给企业高管或者设立期权池等。2.设置风险隔离墙。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隔离:第一,及时修订公司章程、修订股东会、董事会议事规则,尽最大可能保证夫妻其中一方对企业重大决策、正常经营拥有绝对决定权。第二,设立经营防火墙。投资者可要求夫妻签署协议,明确在夫妻纠纷处理期间一方不得干涉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实行人事冻结。第三,利用投资公司某些特殊条款,限制夫妻纠纷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投资公司还可约定夫妻进行纠纷处理的时间期限,一旦超出约定期限,投资公司可要求夫妻、企业来回购投资公司股权或行使强制随售权等。第四,夫妻双方尽量通过持股平台持股,避免对主体公司的股权变动。第五,万一发生股权分割事宜,可以通过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或者投票权委托等方式,保障实际控制人不变,保障公司的稳定。投资公司完成对企业的投资后,应立即着手规范夫妻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引入职业经理团队,加强制度建设、流程建设,把企业的决策机制、业务流程,通过加强投后管理逐步减少夫妻股东对企业经营影响,提升职业化管理水平。对于夫妻创业企业,投资人可能会要求配偶签署一份《承诺函》作为交易文件的附件。主要条款如下:本人为_____的配偶,本人确认对_____持有的_____公司股权不享有任何权益(注:前者为公司的创始股东),且保证不就公司的股权提出任何主张。本人进一步认可,_____履行股权投资相关文件的签署及修订、终止并不需要本人另行授权或同意。作为_____的配偶,本人承诺将无任何条件配合相关必要文件的签署。这种防范措施,也是一种预防型的,事实上夫妻创业项目到一定阶段,会进行财产或股权的转移,如何合法地转移呢?
能力可获得性表明了企业获取能力的效率。企业获取能力的效率越高,说明对战略所需新能力的增添和原有能力的升级会更快,从而影响人工效率。企业获取能力的方式主要包括内部培训、外部招聘、外部专家、并购、外包等,企业可结合不同情境选择。其中,内部培训与外部招聘为最常见的两种方式,人力地图主要反映内部培训及外部招聘的效率。3.人员流失率能力不仅可以内部发育,或者从企业外部向企业内部传导,还可能从企业内部流失,包括主动流失和被动流失,即淘汰和离职。员工自然淘汰一般与员工绩效表现挂钩,说明员工与战略所需能力不匹配,无法有效支撑组织目标,这种主动淘汰的作用是积极的,前提是淘汰标准是合理的,但离职的作用不一定是积极的。员工离职表明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存在不匹配,这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高绩效员工离职;另一种是低绩效员工离职。高绩效员工离职反映企业健康状况不佳,会影响能力的可获得性,而低绩效员工离职可能是因为本身就不符合企业任职资格,已经影响了人工效率,离职对企业的影响不大。因此,对于人员流失率,企业在合理构建淘汰机制的同时,应更多关注高绩效员工的离职率。反映员工能力的这三个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内在联系:​ 战略匹配度的高低影响能力可获得性的重要程度,当战略匹配度高的时候,企业不需要额外获取更多的能力,因此对能力可获得性的要求较低。​ 战略匹配度的高低影响人员流失率的大小,战略匹配度低说明员工具有的能力与企业战略所需能力不匹配,无法创造价值的员工将会被企业主动淘汰。​ 能力可获得性和人员流失率的大小影响提高战略匹配度的快慢,能力可获得性越大,说明新能力越容易获得,而人员流失率越慢,说明新能力或原有能力流失越慢,因此现有能力与战略所需能力差距缩小速度越快。​ 能力可获得性和人员流失率相互影响,当能力可获得性较大的时候,企业更容易通过主动淘汰搅动组织环境,通过鲶鱼效应激活组织和个体。而当高绩效员工离职时,会降低能力的可获得性,因为企业环境不佳造成能力易于流失。
出于执行的便利及与企业关联度的考量,“公益事业关联营销”的模式逐渐被更多的企业所接受。这一模式于1983年由位居全球500强前列的美国运通公司开创。当时,该公司提出了一项创新计划来资助修缮被风化的自由女神像。通过从特殊信用卡进行的每笔交易中捐出1美分,这个创新计划总共募集了1900万美元,并大幅提高了该公司信用卡的用户和交易数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企业把货币或实物捐赠与产品销售或其他消费者活动挂钩,以有效的营销方式将用户纳入其中,共同支持有价值的公益事业。由雅诗兰黛发起、众多知名品牌响应的“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运动”,所有参与的品牌每年都会推出一些限量纪念版的产品来配合宣传这个活动,而售卖这些产品所得的部分收益也将捐献给乳腺癌基金会。从1996年开始,在每年的夏、秋季节,宝洁公司都会在全国大中城市携手下游零售商业伙伴,开展一年一度为希望工程筹集善款的义卖、捐资销售活动。该活动以卖场为公益平台,方便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成为希望工程捐助者。活动期间只要消费者购买宝洁产品,宝洁公司即拿出部分利润代替消费者向希望工程捐赠。丹麦珠宝公司OleLynggaard实施的myfriend计划,将一只企鹅项链收入的10%用来解决全球暖化后的非洲缺水问题。科颜氏通过与全球100多个机构合作,号召其遍布全世界的消费者共同关注弱势儿童,关爱与环境保护等问题,譬如:与JeffKoons携手合作,推出限量版经典润肤系列,所有收益均捐给国际失踪及被剥削儿童中心KoonsFamilyInstitute,鼓励他们组成全球机构网络,达成防止儿童被剥削及虐待的使命;与纽约著名艺术家KAWS携手合作,将限量版经典润肤节日系列的全数收益捐出,为儿童创建更安全的生活环境;与好莱坞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合作推出AloeVeraBiodegradableLiquidBodyCleanser,将25万美元捐给JPFEcoSystems环保基金会用于重建新奥尔良。